《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标志着“出暑”之时,虽距真正的金风送爽尚有距离,却已悄然拉开秋日的序幕。古诗云“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夏末秋初、令人通体舒泰的短暂时光:盛夏已过,暑热渐消;秋意初至,凉爽渐来。虽然此刻暑热未完全消散,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过冬,我们更应注重阳气的养护,避免无谓的耗散。中医智慧引领秋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随着四季更迭,人体亦需顺应自然规律。经历了春夏的蓬勃生长,秋季的到来,标志着“收”的时节。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应这一变化呢?
早睡早起,收敛阳气
随着秋意渐浓,人体代谢放缓,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常感睡意连绵,即为“秋乏”。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早睡早起,不仅能有效缓解秋乏,更是阳气收敛的关键。避免熬夜,让每一次深睡都成为阳气蓄积的力量源泉。平时多伸懒腰,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
适当食用酸性食物
秋季对应肺脏,中医有云:“酸入肝,辛入肺”,此时应多食酸以收敛肺气,少食辛以防肺气过散。橘子、柠檬、猕猴桃等酸味水果,以及温热的酸梅汤,都是秋季养生的不二之选。它们不仅滋养肺脏,更添一抹清新滋味于孩子的日常饮食之中。
健脾祛湿,换季健康的守护神
脾喜燥恶湿,小儿脾常虚,易受湿邪侵扰。因此健脾祛湿成为此阶段的重要任务。脾是中土之官,能升降气机,不断将水谷精微输送至脏腑经络,就像土地能生化万物、长养万物一样。在季节转换的时刻,照顾好脾的功能,同时注意运化水湿、宣降肺气、滋养五脏。通过合理饮食,如选择山药、薏米等健脾食材,以及适当的运动,促进水湿代谢,让孩子的身体在季节变换中保持平衡与和谐。
推荐食疗方:
【四神排骨汤】
(图源网络)食材:莲子10克、芡实10克、白茯苓10克、山药10克、排骨300克。
做法:将莲子心去掉,将莲子、芡实、白茯苓、山药浸泡30分钟;排骨切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撇去浮沫,捞出备用;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将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根据跟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
效用:健脾祛湿
【五指毛桃薏米茶】
(图源网络)食材:五指毛桃、薏米、红豆、蜜枣、莲子、茯苓。
做法:将所有材料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茶饮或直接煮粥时加入五指毛桃一起煮,都很方便。每天一碗,孩子喜欢喝,家长也放心。
效用:健脾养肺祛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