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疾病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疾病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一、肠道传染病概述

夏季,由于持续的闷热天气,使许多人饮食和睡眠均受到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道抗御病菌能力下降,再加上蚊蝇、蟑螂等对细菌的传播,极易导致肠道传染病的暴发。

肠道传染病 (拉肚子)大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3次/日)、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泻吐引起体内水分丧失量多可出现脱水症状。也有少数病人吐泻并不严重而迅速进入休克或虚脱状态,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拉肚子”不是小毛病,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就近去肠道门诊就医。

何为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经过口腔进入肠道,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呕吐物中排出病原体,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将再次传染他人。常见病种有霍乱,细菌性及阿米巴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脊灰,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等。不同的病 症状不同,症状的轻重也要看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昆虫传播。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细菌性感染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高峰在7-8月份;病毒性感染主要在冬春季节。尤见夏季多发,其原因是:病原体繁殖快、胃酸酸度低、瓜果、夜排挡多、苍蝇多。

二、传染病的预防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该类疾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故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1. 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吃零食前也要记得洗手。毛巾、脸盆、牙刷、手帕等应专人专用;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 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更不要一次吃太多,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这时候肠道致病原就有机可乘了。

3. 消灭苍蝇、蟑螂,清洁环境,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消毒。

4. 要选择新鲜食品,不食用腐败变质、不洁净的食品,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再次充分加热。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应该倒掉,绝不可以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5. 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到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点,并且尽量少吃或不吃凉菜,千万不要在路边小摊上胡乱的买东西吃。

三、几种主要肠道传染病介绍

1. 霍乱

病原体: O1(最多见)和O139群霍乱弧菌,其他可引起轻度腹泻不流行。近年来,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发现了新的变异菌株。据观察认为,这些菌株可引起更为严重的霍乱疾病,死亡率更高。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

传染期:粪便阳性期都有传染性,通常仅维持到恢复后的几天,偶尔病原携带状态可持续数月。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胃酸缺乏可使发病的危险性增大。

2. 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志贺菌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潜伏期:数小时~7日,一般为1~3日

传染期:从急性感染到发病后4周内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免疫力: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3.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由各种致泻病毒感染引起肠道急性炎症的一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诺沃克病毒(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尊状病毒等亦可引起。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健康状态低下的老年人,免疫力缺陷的人群等,此外本病的诱发因素为饮食不洁以及肠道免疫力下降。占幼儿秋季腹泻的44.7%~78.9%,夏季腹泻的22%,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是一般寒冷月份感染明显增加。急性期病人的大便均有传染性,粪一口途经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存在于呕吐物当中,由于极少的病毒就能引起感染,所以雾化、接触污染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都能传播。卫生条件差的托幼机构、学校、医院、机关、部队等集体单位均易出现病毒性肠炎的暴发或连续发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为特点。

4. 甲肝

病原体:甲肝病毒(HAV)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潜伏期:为15~50日,平均为28~30日

传染期:病人自感染HAV后2~4周开始随粪便排出体外,持续约3周,至临床症状出现后2~3周或黄疸出现后1周消失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5. 伤寒、副伤寒

病原体: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型)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潜伏期:伤寒的潜伏期为3~60日,一般为8~14日,副伤寒的潜伏期为1~10日

传染期:从潜伏期起即可由粪便排菌,起病后 2~ 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但伤寒、副伤寒之间并无交叉免疫力

6. 手足口病

病原体:多种人肠道病毒,最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CV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传染期: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四、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问答

1.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病毒性肝炎等。

2. 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接触、苍蝇等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

3.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4. 预防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最关键的是要把住“病从口入” 关,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5.预防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1)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应及时处理粪便、垃圾和污水,灭苍蝇、蟑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的食物,食品在吃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不吃腐烂变质、不洁净的食物。

6.家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么?

(1)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2)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预防性服药三天;

(3)要做好排泄物、物品以及环境的消毒工作。

郭先荣 惠民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 

姚琴  惠民县妇幼保健院院感科主任

相关知识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疾病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推动健康新乡建设——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暨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召开
冬季,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市卫生健康委 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召开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会
卫生健康局(疾病预防控制局)
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的作用和策略,预防医学论文
2024广东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次招聘拟聘人员公示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提示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网址: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疾病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