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眼底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规则

眼底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规则

眼底检查是通过仪器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的检查,用于筛查或诊断眼部及全身疾病。检查前需避免佩戴隐形眼镜,遵医嘱使用散瞳药水,检查后避免强光刺激,若有不适及时就医。具体规则包括标准化操作流程、医生资质要求及设备维护规范等。

检查前1.停戴隐形眼镜

:软性隐形眼镜需提前1天停戴,硬性(如OK镜)需停戴3天以上,避免角膜损伤或影响检查结果。 散瞳准备:若需散瞳(常用复方托吡卡胺等药水),检查前10-20分钟滴眼,瞳孔扩大后可能暂时视物模糊,建议家属陪同。 特殊人群告知:青光眼

患者、孕妇或对散瞳药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诱发眼压升高或其他风险。 检查中2.配合医生指令:保持头部固定,注视仪器内的指定光点,避免突然移动或闭眼。 轻微不适正常:强光照射可能引起短暂流泪或眩目,属于正常反应,无需过度紧张。 检查后3.避光保护:散瞳后4-6小时瞳孔未恢复,外出可戴墨镜,避免紫外线伤害。 暂缓用眼:2-3小时内避免驾驶、阅读等精细用眼活动,待视力恢复后再进行。 异常处理:若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或红肿,需立即就医。 标准化流程1.散瞳要求:根据检查目的选择是否散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需充分散瞳以观察周边视网膜。 设备校准:使用眼底镜、OCT或荧光造影等设备前,需确认仪器参数准确,避免成像误差。 记录规范:医生需详细记录眼底血管形态、视盘杯盘比、出血或渗出等病变特征。 操作规范2.消毒防护:接触眼部的器械需一人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结果解读:结合患者病史(如高血压

、糖尿病

)综合分析,部分疾病需联合全身检查。 适用人群与频率3.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1次,高度近视者每6-12个月复查。 常规筛查:40岁以上建议每2年检查一次,有家族眼病史者缩短至每年1次。 儿童检查:需家长安抚配合,选择非接触式仪器(如广角眼底相机)减少不适。 急诊指征:突发视力丧失、视野缺损或眼外伤后,需立即进行眼底检查

排除视网膜脱落

、出血等急症。

定期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青光眼、黄斑变性

等致盲性疾病,尤其对慢性病

患者至关重要。遵循医嘱准备、配合检查流程,能有效提升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漏诊风险。

相关知识

常规检查注意事项是什么
【孕前检查注意事项】女性、男性孕前检查注意事项
产检检查注意事项
孕妇检查注意事项?
孕检查注意事项
【产前检查注意事项】产前检查时间表
性病八项检查注意事项及流程详解
糖耐检查时间 糖耐检查注意事项
产前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产前检查项目及费用介绍
产前检查注意事项

网址: 眼底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规则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