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窕玲
图/受访者提供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了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学首周,东莞不少学校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据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网瘾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性心理与早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何欢表示,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关注,综合采取相关措施。若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去面对,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开学第一天,不管父母怎么劝说,读小学三年级的雯雯就是不愿上学,父母只能把她生拉硬拽到学校。可只要一到上课,雯雯就感到胸闷难受;一到下课,她就生龙活虎。连日来,父母带她到医院检查身体,却查不出什么毛病。最后,父母带她去看精神科医生,被诊断为“学习焦虑症”。
其实,像雯雯这样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还不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24.6%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轻度和重度分别为17.2%和7.4%。《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那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东莞市天悦社会工作服务社创办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何欢表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网瘾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性心理与早恋。其中,学习问题表现为学习困难,被动学习,丧失学习的兴趣。网瘾问题是有些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对虚拟世界产生强烈的依赖,出现难以自我解脱的一些行为状况和心理状态。情绪问题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期,容易出现情绪的低落、烦躁、易激怒、有敌意等,常见的有焦虑、抑郁等。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认同,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与父母的代沟,在校园希望有相处友好的朋友关系,但因个体差异,有时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或者与其他小伙伴很难交往的情况。性心理与早恋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会比较明显,随着性生理的变化,孩子性心理也会发生复杂的变化,在怎么去看待异性、怎样与异性相处、怎么面对自己的性萌动等方面,产生一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矛盾冲突。
何欢表示,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不愿意或者羞于看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有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不愿意再去学校;有的孩子在群里被老师点名批评,感觉很没面子……这些其实都属于心理问题。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干预处理,最后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辍学、逃课、撒谎等问题。
呵护孩子心理健康需多方协力
开学首周,东莞不少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呵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东莞市麻涌古梅中心小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班主任、家长的生命健康教育能力。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还通过家访等途径全面排查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建立重点问题孩子的台账,一对一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引导、帮扶。同时建立生命健康教育咨询帮扶通道,设立“悄悄话”“加急求助”信箱及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教师、班主任、学校全时段帮扶有需要的孩子。此外,该校还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了由村委会、家委会、法制副校长、学校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会议。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自成立以来,对每年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以便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心理及思想状况,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阶段。该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党支部书记刘佩云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环境舒适、配备齐全,2022年接待学生个体咨询逾449人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10余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比较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广东省第一批六所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建设单位之一。
何欢表示,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关注,综合采取相关措施。首先,家长要跟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能够及时关注到孩子身心成长中的情绪状态,更多地与孩子们沟通,孩子出现异常表现,要及时询问和开导,切不可一味指责。其次,需要有包容、开放的心态,允许孩子犯错,同时看到孩子的进步。再者,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到自己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中不同的角色,然后学会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发展自己。此外,关注孩子一些变化,及时做出一些干预,比如说厌食、失眠、暴瘦、暴胖等生理变化;从开朗变得多愁善感等情绪变化;原来卧室从不关门到一进去就立马关门等言行变化;上课时注意力变得不集中等学习状态变化;以及与其他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变化等。
建议:正确面对,求助专业人士
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该怎么解决?何欢表示,家长要坦诚、主动地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一些内心的状态感受,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平和的情绪与孩子沟通,然后协助孩子去做一些调节,并询问是否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很想帮孩子,但经常因为不专业而找不到方法。所以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去面对,寻求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帮助,尤其是孩子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时,需要尽快地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另外,要多跟孩子的同学、朋友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是否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偷偷地打听他,觉得同学好像在背叛他”。
何欢提醒,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偏见,觉得看心理医生是“可耻行为”,导致很多人羞于开口,作为家长一定要摒弃这种偏见。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当自己的能力处理不了这种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求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切莫让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以免悔不当初。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牛智杰
校对 | 彭继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