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怎么还没止住……”几天前一个寒冷的夜晚,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一户牧民家中,33岁的格桑(化名)捂着肚子、脸色惨白,身下血流不止。格桑在母亲的陪伴下被紧急送往离家最近的那曲市妇幼保健院——在地广人稀的那曲,这趟车程要3至4小时之久。
在接诊格桑的那一刻,浙江援藏医生、那曲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副院长程伟业吓了一跳:只见汽车坐垫、床单已经被鲜血浸透,现场预估出血超1000ml。加上之前的出血,总出血量更多,患者的血红蛋白也降到了80g/L。
“虽然这个数值在平原地区并不会引起医生的紧张,但考虑到地处高原的人群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血红蛋白普遍较高,所以这个数值还是引起了我们的警惕。”程伟业说。
完善相关检查后,程伟业考虑患者为不全流产,因妊娠组织没有完全排出,部分仍然在宫腔内,导致血流不止。在液体复苏、早期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程伟业急诊进行清宫手术,过程顺利。
大出血成功止住了,格桑脱离了危险,一家人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这段扣人心弦的经历,被写入了程伟业的援藏日记之中。
今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的“90后”妇科主治医师程伟业跟随浙江第十批援藏队伍到达那曲市。彼时正值当地的冬季,头晕、眼涨、腹胀折磨得他每晚久久无法入睡。但时间不等人,程伟业一边克服着高寒缺氧环境和高反身体不适,一边背上氧气瓶主动奔赴新的工作岗位——那曲市妇幼保健院。抵达那曲第三天,他就完成了两例经腹结扎手术。
据了解,那曲市妇幼保健院承担了“两癌筛查”的任务,也是宫颈疫苗接种点,但此前缺乏宫颈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于是程伟业牵头促成了院外检验研究所和医院签订协议,实现病理外送,解决了没有病理科的问题。
同时他传授阴道镜等相关知识,并完成首例阴道镜活检术,现当地医院已完备宫颈癌疫苗—筛查—阴道镜—活检等一整套技术。
同样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31岁的患者顿珠(化名)因产后大出血,被紧急送到那曲市妇幼保健院,血红蛋白最低只有79g/L。程伟业考虑患者为宫颈裂伤、会阴II度裂伤,需要急诊行裂伤缝合术。
“医生,我不要缝合!”意料之外的是,顿珠拒绝了手术。仔细询问后才知道,顿珠上一次分娩裂伤缝合后愈合不良,导致了切口感染,这令她对外科缝合失去了信心。
“我理解你的顾虑,但如果不缝合,可能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后遗症。请你相信我!”程伟业耐心安抚着顿珠紧张的心情。最终她接受了缝合,手术过程顺利。
“对那曲市妇幼保健院本地医生来说,碰到早期休克的情况比较少,遇见急性大出血的情形就更少了,所以经验相对不足。”在程伟业看来,急诊功夫可不用,但不可不会。
于是,他在半年间多次对当地医生进行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急救药物等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推广无菌术、规范清宫术,大大减少清宫残留风险,减少术后持续出血、二次手术概率,同时着手加强产妇宣教,进行手术技能、护理培训。如今,那曲本地医生已可以独立完成择期清宫术。
援藏期间,程伟业还教学本地医生剖宫产相关理论知识、模型演练,并派遣骨干赴浙江省人民医院学习,目标打造起一支本地化剖宫产手术团队,变“输血”为“造血”。
“之后我要充分结合那曲本地的医疗实际,力所能及地将浙江优秀妇产科诊疗经验在那曲本土化。我也要做一株扎根羌塘高原的牧草,将医疗援藏的荣光与责任传承下去。”程伟业在援藏日记中如是写道。
原文标题:“90后”浙江医生援藏日记:做扎根羌塘高原的牧草
原文链接:http://www.naqu.gov.cn/nqsrmzf/c100003/202412/03f87295acf041b99ad3a3fa693dea7b.shtml
【推荐阅读】
孟彦荣: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成立孟彦荣传承工作室
郭宇航:铜鼓县首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赠者
臧书武:从医二十多年 深受患者信任
袁双宾:边疆仁医 17年的坚守与奉献
相关知识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援”出高原致富路
谱写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篇章
浙江乐清:一株“仙草”富一方
绘足为民底色 书写健康答卷——西藏扎实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碱巴拉”种草记—新闻—科学网
足不出“沪”,一网打尽来自高原和大山的“好味道”
中国最美的30条徒步路线,此生必走的景观大道!
西藏的十三个自然保护区
架起青藏高原光明之桥
网址: 程伟业:浙江医生援藏日记,做扎根羌塘高原的牧草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1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