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皮肤病所涉及的范畴远比现代医学广泛。它不仅仅局限于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病变,而是涵盖了外在五体的全部内容,这包括皮肤、肌肉、脉、络、筋、骨,以及覆盖在体表的毫毛。这种理解方式,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结构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洞察。
在中医的视角下,皮肤并不仅仅是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屏障,而是一个包含了气、血、津、液等多种生命要素在内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里,五脏之神在其中驻守,共同维持着皮肤的健康与活力。因此,中医对皮肤病的诊治,往往是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非仅仅局限于皮肤局部。
中医体系中,有许多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如玄府、腠理、三焦等,它们在维持皮肤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作为支撑整个皮肤系统的骨架性存在,肉、脉、筋、骨、皮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医对皮肤病学的深入理解和丰富实践。
虽然从结构、有形尺寸、可以度量的角度来看,中医的解剖结构并不具体,甚至显得有些模糊。但是,从肉眼可见、直观可感的角度来看,中医皮肤病学却有着清晰的病位和深入的治疗策略。这种以整体观为基础的皮肤病学理念,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皮肤病的认识,也为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中医视角下皮肤的基本结构
1、皮
比如我们所说的皮就有具体所指:也就是被覆人体最外层的这一部分。当我们搔抓的时候皮会出现脱屑、出血;我们可以看见毳毛从皮里长出;汗从皮肤表面排出;皮脂从皮肤表面排出。这具体直观的体现了皮肤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过程中的作用。穿上衣服我们会觉得暖,而脱掉衣服我们会觉得寒,环境温度会对我们的皮构成影响,皮肤病患者会有一场的冷暖感受,这是人体营卫之气运行于体表的直观表现。我们既可以从有形的客观存在的角度认识皮肤,通过皮纹、皮沟、皮嵴、毛发、汗孔、脱屑这些来体会皮肤,通过触觉来感知皮肤,也可以从它的功能角度来体会他的存在。
2、脉
如果搔抓皮肤比较用力,会抓破皮肤,轻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渗出,这是藏于腠理之间的津液离于本位的现象、这里是三焦水道具体的存在部位。当我们搔抓的更重的时候,会看到出血,我们可以推测:这是隐没于肌肉之间的血络受损的表现。我们通过充血的皮肤可以推测:血流于其中,脉约束血使其循行于常道,带给人体温暖,输送营气、卫气,构成五体的营养支持系统,出于脉外离经之血即为瘀血。而当搔抓皮肤或者因为外伤导致出血,伤到较大的动脉和静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向外汩汩的出血或者喷射状的出血,我们将直接知道:脉就在那里,我们这样直观的体会到了它的存在。当我们触摸肢体末端的动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它的搏动。当脉动正常的时候,我们可以发觉手足末端是温暖的,而当我们触摸感知到脉搏脉搏变得细小微弱甚至摸不到的时候,手足末端也会同时出现冰冷的状态,我们就知道:脉确实存在在那里,并且发挥着温煦营养的作用。
3、肉
当我们轻轻的按压皮肤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皮肤出现轻度的凹陷,当我们抬起手指时,凹陷随手而起,并不留下印痕。当我们用力的按压皮肤,皮肤凹陷伴随着人体皮下的组织向两边分开,随着手的抬起,一切复归原位,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体会到皮肤下面有相当强大的缓冲系统,他们就是肉。
中医里的肉,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皮下脂肪层;另一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肌肉。有时肌肉被划归到筋系统,从属于肝,木曰曲直,因为它具有屈伸之用,可以拉动肢体变化位置,人体进行的机械运动,都是由于肌肉的屈伸形成的,所谓劳累,正是肌肉的劳累,而这正是肝为疲极之本的外在表现。当我们触摸人体时,经常是以他的肌肉的丰满程度,它的脂肪的蓄积程度来评价虚实。黄帝内经里谈到的脂人、膏人、肉人,他们就是按照体表基本的营养状况来对人的不同类型进行评价。而这些肌肉、脂肪,它们的产生、形成、积聚,正是人体内在脏腑功能作用协调的外象。
4、筋
筋是现代解剖意义上的肌腱,它连接肌肉与肌肉,连接肌肉与骨骼。肌腱的收缩能力并不强,而他所牵拉的肌肉具有明确的收缩舒张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肌肉也应该部分归属于筋的系统。在疮疡外科,深大的溃疡常常突破了皮,肉,伤及了脉络,显露出筋骨,这个时候我们会直观的看到人体的肌腱。比如糖尿病足,我们会看到肌腱暴露坏死。而这个部位,在皮肤完整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屈伸肢体运动之后出现疼痛,这时候我们也会根据运动与疼痛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筋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我们认为筋发生了问题,风湿痹着于筋骨。
5、骨
骨是人体核心框架。当我们观察人体之时,既看到了肌肉的丰满程度,更看到骨架的大小。对于人体来说,骨发挥着重要的结构性的作用,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纲,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正是骨搭起了人体的框架:·外在的皮、肉、脉悬挂于四肢骨之上,内在的脏腑悬挂于躯干骨之上;髓海藏于颅骨之中,由筋环绕约束。同时,筋骨起到保护人体内脏的作用。如果骨发生问题,那么人体的内部就会直接面对复杂而危险的外界。
#深度好文计划#
相关知识
西安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熬夜和白癜风有关系吗?
皮肤病物理治疗
硬皮病患者正确护理皮肤的方法
老中医赵思俭的看病秘方
夏季如何预防皮肤病
24节气小暑预防五大皮肤病
急性病和慢性病的的调理思路
治疗宝宝皮肤病 中药浴可以用用看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60周年庆在广州举办
关于饮食中考作文(精选5篇)
网址: 关于中医皮肤病病位的思考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