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鑫璞·云丹贡布 朱鑫璞中风预防科普
来到高原已经满4个月,即使一日三餐保证吃饱,仍然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5公斤,其他“战友们”也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现象,在这现象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高原环境大气压低、氧分压低、气候寒冷且风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生活,能量消耗大,人体的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都会发生明显改变,最明显的是容易发生高原低血糖反应和消化道反应,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
严重的组织缺氧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下降,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普通食物无法耐受,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继而出现“高原胃肠应激综合征”,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腹胀,进而体重下降等为特征。
一、人体糖代谢在高原的特点
高原低氧环境,糖的有氧代谢受阻、无氧代谢增强,糖酵解增加,糖原储备下降,血中乳酸和丙酮酸含量升高,空腹血糖降低,红细胞和血浆中的糖浓度均低于平原水平。
二、人体脂肪代谢在高原的特点
急进高原时,人体血清脂类含量升高,包括血清总胆固醇、磷脂、游离脂肪酸等。其中,游离脂肪酸可氧化供能,但因缺氧导致氧化不足时,可产生酮体,出现血液、尿液中酮体含量升高。
【名词解释】
酮体,是在人体肝脏中、脂肪氧化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
三、人体蛋白质代谢在高原的特点
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都增强。
刚刚进入高原时,由于人体对低氧的应激反应及食欲下降,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尿氮排出增加,体重下降。高原低氧环境还可发生肌肉分解代谢增强,表现为血液中尿酸、肌醇、肌酸、氨基氮含量升高。
与此同时,在高原人体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增加,一些调节机体适应的缺氧诱导因子、葡萄糖转运体蛋白、糖酵解酶系、应激蛋白、红细胞生成素等合成均增加,这有利于促进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但这增加了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所以,在高原的膳食结构中,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比例,如当地的牦牛奶、牦牛酸奶、牦牛肉等,有利于帮助人体更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原标题:《来到高原,为什么体重会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