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你那两个狗徒弟偷东西。”
“你说什么?”
“你就睁开你的狗眼睛好好看看吧。”
近日,杨先生刚打开某短视频平台时就遇到一次“开屏暴击”。他原以为刷到了低俗段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经典动画《成龙历险记》的配音被改了内容。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动画片被人恶意改编,原本的对话内容被换成低俗桥段。低俗化改编动画片儿歌
杨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学,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动画片,他担忧孩子看到这种恶意改编的动画片,便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检索,结果发现问题不少。被低俗配音恶意改编的不止《成龙历险记》,还有多部动画片,配音里面充斥着欺凌、暴力、谎言等“黑暗元素”内容。记者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不少儿歌被恶意改编,比如:
“老师已经出现,我越看越不顺眼,穿越时空殴他两拳”;
“汪汪队,汪汪队,我们都是土匪,左手拿着AK,右手拿着雷,白天超市抢劫,晚上去做贼”;“小螺号,瞎××吹,海鸥听了瞎××飞”……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人将《静夜思》《春晓》等传播度较高的古诗,通过替换词汇改为打油诗;有人恶意改编《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如“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老师发现怎么办?拿起宝剑跟他干……”有受访家长告诉记者,这些改编内容乍一听朗朗上口,实际内容却尽显低俗化、庸俗化。有些动画片本身就“有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在恶意改编之外,有些动画片内容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有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对一部名为《魔法公主××》的网络动画短片表达不满。在这部动画片中,角色常常通过威胁要求买玩具。家长们担心孩子观看后会模仿其中的不良行为,进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多个短视频App上可以直接观看《魔法公主××》。记者观看多集后发现里面问题不少,比如:
妈妈让白雪给弟弟做午饭,弟弟嫌弃白雪没有做他喜欢吃的,对妈妈说“干脆别让白雪上学,就让她在家做好吃的,照顾我吧”;现实中,未成年人十分容易就能接触到上述不良作品,部分短视频平台甚至会在“动漫”“少儿”等专属栏目下推荐内容不当的作品。
为此,中央网信办近日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6个环节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短视频、直播平台“二次包装”经典动画或儿歌,集中展示暴力血腥内容。
对于涉未成年人的动画、短视频作品的创作、审核、传播等,如何才能将不良内容排除在外?
律师指出,从创作到传播,在各个阶段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内容质量和适宜性。“在审核阶段建立多级审核机制:设立初审、复审等环节,确保内容质量;建立专业团队负责内容审查;利用AI技术识别潜在的不适宜内容,采用关键词过滤系统等技术手段;设置举报机制,让用户能够报告不当内容;定期收集并分析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审核流程。”
在传播阶段,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比如,对上传的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违规内容迅速作出反应,比如下架、封号;调整推荐算法,减少争议性内容的推荐,并优先推荐高质量和有益的内容;提供家长控制选项,允许家长限制孩子观看的内容类型和时长,推出和完善专门的儿童模式,过滤掉不适合儿童的内容等。孙宏艳呼吁,当发现对未成年人可能有害的作品时,及时举报反馈很重要。不过,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定要用发展的视角,不能矫枉过正。
“我们的保护不是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无菌的世界里,这样对他们的成长也不利。在不越过红线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给未成年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类型和内容。”
孙宏艳说,儿童文化作品其实有很多闪光点可以挖掘,童言童语并不意味着要把作品搞得很低幼。过往研究显示,尽管一些平台有青少年模式,但很多未成年人不愿意进入,就是因为觉得青少年模式太低幼,有的甚至像“幼儿园模式”。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特别深入地去了解孩子们的审美,进行创作时应该契合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在孙宏艳看来,这一代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跟数字生活其实是很难分开的。对于网络上存在的低俗动画作品等文化产品,最重要的是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辨识能力,让孩子自己能够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主动作出是否适合自身的判断。
相关知识
打造“网红儿童” 是谁在孩子身上“榨”流量?
曝光校园日常打造“网红儿童” 是谁在用孩子“榨”流量
国外经典动画片
从小运动儿童诗歌5首
打造“网红儿童” 曝光校园日常 跳起劲歌热舞 是谁在孩子身上“榨”流量?
打造“网红儿童”曝光校园日常,是谁在孩子身上“榨”流量?
儿童歌曲
动画片变早教启蒙课《兔子贝贝》音乐MV中隐藏的育儿理念,你知道多少?
【佳佳儿童乐园】佳佳儿童乐园
创作指南:如何制作宝宝婴幼儿辅食动画视频?
网址: “儿童邪典视频”被大量传播,是谁在恶意改编动画片儿歌?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5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