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减肥如何防止暴食症

减肥如何防止暴食症

减肥如何防止暴食症

2018-10-22 阅读:564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减肥的妹妹们如果还在暴饮暴食,那么减肥道路注定没有好的结果了,因此减肥的过程中,一定要压抑住自己的食欲,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食,那么减肥也就毁于一旦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及时制止暴食症。

  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医学上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具体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患者极度怕胖。他们的心理会因身材或体重的变化被扭曲,容易在消极情绪下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饮食,直至不能再吃才能停止。但是由于暴食症患者对自己身材要求严格,在出现暴食行为后,考虑到其对身材的影响,患者会感到强烈的罪恶感,并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如催吐、绝食、过度运动等来补救。

  暴食症的危害

  1.暴食症后的“补救”行为引起多种疾病

  暴食后,有的人会发胖,而有的人则因为其“补救”行为,使得暴食前后体重并无大的变化。但是,暴食后的极端“补救”行为,却会给人带来不少健康祸害。如因自行催吐使胃酸逆流引起蛀牙、食道炎、唾腺肿大或因服用利尿剂、泻剂导致低血钾症、体内酸碱不平衡等情形发生。另外此类病患也常伴有情绪不稳定,如忧郁、恐惧、注意力欠佳、缺乏自信或偷窃、酒精、药物滥用及自杀等问题。

  2.暴饮暴食会引起周期性麻痹

  “暴饮暴食”使血糖迅速升高,人体内一时用不完的糖,可贮存于组织细胞内,一部分经肝脏合成糖原。糖原合成的同时把血清中大量的钾离子带到细胞内,这样就造成血清钾减少,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应激功能降低,从而发生肌肉软弱无力甚至瘫痪。

  预防暴食症的小贴士

  1.节食要有度

  减肥免不了要节制饮食,但是节食要有度,不要一下子减少大量食量,而让自己处于极度的饥饿感中。建议通过少吃多餐的方式来节食。将一天的饮食分成5~6餐进食,减少每一餐的食量,吃完以后,感觉饿了再吃下一顿。这样子,不挨饿就能瘦下来,还能避免自己因为饥饿感到愤怒而暴食。

  2.减肥成功给予自己“吃”以外的奖励

  一些人在瘦下来以后会出现暴食症,这有可能是因为被压抑太久,或者出处于一种奖励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瘦下来了,或者是做了其他成功的事情,代替吃的,用别的东西来奖励自己。比如说,一趟旅行一件新衣服之类的。

  3.及时宣泄消极情绪

  消极的情绪如忧郁、愤怒、伤心等往往是引发暴食症的导火线。当你控制或宣泄了这些消极的情绪时,你也就远离了暴食症。宣泄消极情绪的方式很多,可以是看一场电影大哭一场,泡个舒服的澡,到操场上痛痛快快奔跑等方式,宣泄消极情绪时候,最好有个朋友在身边,这样对你心情恢复会大有益处。

  4.反省自己进食行为

  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进食行为,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因为过量进食增加体重;另一方面可以寻找自己身上是否有暴食症的蛛丝马迹。如果发现端倪,建议找医生诊断,不要自己盲加揣测。一旦确诊,要积极需求方法治疗。

  暴食症的危害是比较大的,特别对于减肥一族来说尤其要注意,减肥的妹妹们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饮食,节食要有度,可以采取以上这些方法进行节食,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相关文章推荐

如何防止打鼾 2020-07-10阅读:615 对于鼻炎,可以喷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加上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能够有效缓解鼻塞的情况,也可以配合鼻渊通窍颗粒一起服用, 如何防止儿童性早熟 2020-07-25阅读:569 由于儿童、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十分要注意饮食营养,每天都要受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以保 如何防止晚上打呼噜 2020-07-10阅读:326 防止打呼噜的办法:1、侧位睡眠:如果睡觉时存在打呼噜的情况,睡眠的时候尽量做到侧位睡眠。因为仰位睡眠的话,它可能会加重咽 如何防止视网膜脱落 2020-08-08阅读:574 视网膜是一层透明薄膜,位于人眼的眼底部,它就像一架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就是通过聚光 如何防止胎盘老化 2020-09-01阅读:323 孕妇预防胎盘老化首先应该做好各种妊娠综合症的防治措施,平时还应该加强营养供给,把荤素食物合理搭配,保证每餐营养均衡,同时 如何防止回奶 2020-08-26阅读:374 要保持每天心情舒畅,火气不要太大,要多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也不能经常熬夜,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适当的多喝一些汤避免回奶

相关知识

如何防止婴儿肥胖症
【减肥后如何防止反弹】
如何停止暴饮暴食:提示和技巧
如何维持减肥效果防止反弹
避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健康饮食暴瘦后症防
如何防止减肥反弹
暴食症如何诊断
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停止暴饮暴食(循序渐进的指导)
如何有效预防肥胖症

网址: 减肥如何防止暴食症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5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