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转眼又到了开学季,也是孩子情绪问题爆发的高峰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抑郁症便是其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孩子患了抑郁症,身为照护者的我该怎么办?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会有的迷茫和焦虑。面对生病的孩子,似乎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如果你也恰好身处类似的困境,千万不要自责或内疚。没有人是天生的抑郁照护者,抑郁照护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照护不仅需要疾病知识,还需要掌握专业的日常照护技能和沟通技巧,好的照护不但局限于治疗本身,还涉及升学、人际恢复等方方面面问题的妥善处理。但通过学习和用心实践,我们每个人又都能成为合格的抑郁照护者。从哪里学?依据什么去实践?你需要的是一本面面俱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手册。
《青少年抑郁照护者指南》作为“600号心理”系列的新成员,正是为了解决广大青少年抑郁照护者的痛点难点而写就的。这本指南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的临床专家团队倾力打造,集结了专业的抑郁照护知识与一线实战经验,诊室里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也希望它可以帮助每一位照护者成为孩子的引路人,用科学的照护和养育方法,陪伴他们穿越心灵的迷雾,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
新书速递
点击加购
《青少年抑郁照护者指南》
总主编:谢斌
主编:范娟
副主编:乔颖 钱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专家写给青少年抑郁照护者的指导手册。全书包含四大板块,分别为:青少年抑郁相关的知识(知识篇)、常见的照护问题及基本的照护技能(技能篇)、治疗和日常健康管理(治疗篇)、照护者的自我照料(自助篇),并在附录部分收录了可供照护者寻求帮助的服务资源和日常维护心理健康的练习,希望本书可以陪伴青少年抑郁照护者们共渡困境,拥抱更好的明天。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如何照护抑郁青少年?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不做选择题……豪气的背后其实透着某种无奈:有时实在是没得选。比如照护抑郁的青少年——而这个孩子正是自己的亲闺女/亲儿子。
如今,为人父母的我们“巧遇”这种没得选处境的概率正在快速提升。与10年前甚至是5年前相比,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如今正在经历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例如,在美国,2019年约五分之一的在校学生认真考虑过自杀,2021年44%的高中生报告说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持续的悲伤或绝望感。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出版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指出,仅在新冠疫情第一年(2020年),全球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就分别增加了28%和26%,其中年轻人的患病率高于成年人。在中国,6~16岁孩子中各类心理障碍的患病率达17.5%,青少年群体中抑郁情绪的筛出率达到了24.6%。
或许冷冰冰的数字对我们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并无特别感受。但对于每一个经历着或者经历过抑郁等心理健康危机的孩子,以及他们的亲人来说,这些数字落在他们身上,就是100%,是难以忘却之痛!
随着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有关青少年抑郁的科普内容也在近些年涌现。我们只要稍加用心,就能找到大量相关资料和信息。然而大家常常遗忘甚至压根没想到的是,当青少年出现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时,发生的并不只是一场危机,而是两场危机:除了青少年本人外,他们的家人或其他照护者在试图应对这种情况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危机。
为了应对这两场同步发生的危机,孩子及其家庭,或者患病孩子的其他照护者(比如亲戚、朋友、老师、同伴)必须都参与到防治计划中来,与专业人员一道帮助孩子找出情绪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应对和干预,同时强化未来应对这类问题的技能和支持系统。
轻松地说说“每个患病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患病的家庭”,或者简单粗暴地将病因归于“原生家庭”,虽然即刻冲击力很强,但并不完全具备科学性和说服力。青少年抑郁与其他许多心理行为问题一样,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很多家长也在痛苦中挣扎,感到困惑和自责。理性的做法是要让他们树立信心、提升能力,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家庭内部功能的缺陷,比如沟通困难、不健康的应对技巧、家庭结构和组织不完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以及对疾病的偏见和病耻感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管理情绪和寻求支持的能力。在帮助青少年摆脱抑郁等问题的过程中,对照护者、整个家庭给予支持,与让青少年及时得到专业治疗同等重要,长远来看甚至比单纯的治疗更加重要。
此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的是,父母等照护者在照护青少年期孩子时的需求、困境和所面临的挑战,与照护幼儿期孩子时的完全不同。因此即便我们过去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应对技能,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期阶段后,也可能就完全失效了,需要重新学习、补课。
《青少年抑郁照护者指南》是上海几乎家喻户晓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作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市民调侃地称作“我们的宛平南路600号”)青少年心理健康团队的最新力作,它属于“600号心理”系列这个“大家庭”,也沿袭着其一以贯之的专业、轻松、友好、实用等风格。编写过程中,无论是作者团队还是出版社编辑团队,都感受到了需要让其兼具专业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的极大挑战。此外,腾讯公益基金等社会各方也对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了高度关注与倾情支持。在参与此项工作的几个团队一轮又一轮的完善之下,最终还是较为满意地奉出了您眼前的这本小书。
这本书可以视为替困惑中的家长、教师等抑郁青少年照护者释疑解惑的一位“心理师朋友”,也可以作为刚踏入青少年心理障碍诊疗领域的医护新人的指导手册。从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增进自身和家人心理健康的角度,相信作为普通大众的每一位读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也都能从中获得有趣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并能在读后受到某些启发。
因为编写团队的初心,源自我们自己也都是“孩子的家长/照护者”。
谢 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监事长
(本文为《青少年抑郁照护者指南》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精彩书摘
青少年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在此阶段,他们的身体快速发育,身高、体重逐渐接近甚至已达到成人水平。第二性征的发育使他们看上去更加成熟,但心理的发育有时跟不上身体发展的速度。他们在自我认同发展的同时,会变得敏感、脆弱,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同。他们可能开始在穿着上标新立异,在思想上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行动上特立独行或与成人、权威争辩,情绪也变得更加冲动,家长或周围人常常把他们这些“不合理”的表现看作“青春期叛逆”或者“还没长大”。但这些“反常”的表现也可能与情绪异常密切相关,需要尽早识别甚至干预。
选自知识篇:什么是青少年抑郁?
家长要提前了解医院信息,在官方渠道预约挂号,关注孩子近期的情绪变化、进食量、睡眠情况及日常活动,特别关注的问题可以记下来,以免就诊时遗忘。如果孩子最近有在其他医院就诊和治疗经历,请将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提前整理好。
选自技能篇: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就诊途径,来了解一下
在首次咨询中,医生会分别和青少年及家长进行访谈。分开访谈的原因是青少年往往不愿意在家长面前谈论自己的情绪和困难。和家长的访谈中,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性格特征及健康状况、在校的表现和人际关系、家庭的结构、家庭互动关系与功能、家族中有无相关疾病史等。这些问题不是为了满足医生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评估青少年情绪背后的影响因素。
选自技能篇: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就诊途径,来了解一下
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爱护要一点点地给,用不着“铺天盖地”全方位包裹。可以做的事情有:增加一家人的集体娱乐活动,比如从完全没有集体活动到一个月一次,比如先前一个星期一家人都很少一起吃饭,那就一周安排一次共进晚餐;增加一些益智游戏/手工活动,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尊重孩子的选择与边界。
增加“你来”“我往”本身就是一种沟通,以尊重的态度增加接触,能让青少年切实感到背后的靠山并没有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远离,这种切实感就是一种支撑的力量,可以帮助他克服小的困难,在无法解决的困难面前也可以回头寻求帮助。
选自技能篇:如何与抑郁青少年相处、沟通?
很多父母存在疑惑,既然孩子已经接受了心理治疗,为什么医生还会开处方药物?对青少年抑郁的治疗而言,保证生命安全、迅速缓解症状是重要的前提。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的方式。轻度抑郁症者,尤其是不愿或不能采用药物治疗的青少年可以单独使用心理治疗。但不主张对中重度,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单独使用心理治疗。即便首选单一心理治疗,医生也会定期进行症状评估。若轻度抑郁症患者急性期单用心理治疗6周后无效或12周后症状缓解不完全,则应联合药物治疗。
选自治疗篇:如何选择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照顾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就像一场马拉松长跑,最重要的是坚持。如果一开始冲得太猛,付出和退让得太过度,很可能会先耗尽自己的耐心和情绪。在坚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上困难,要学会向他人求助(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看病挂号、药物是否合适、如果孩子放弃治疗怎么办等)。若是感觉自己把握不好给予孩子帮助和关爱的尺度,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等。
选自自助篇:照护者自我心理调适
(以上图文摘自《青少年抑郁照护者指南》)
“600号心理”相关阅读推荐
01
《家庭情绪养育:智慧父母的修炼手册》
点击加购
总主编:谢斌
主编:曾庆枝 李黎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02
《心理危机与日常调适:写给少年们的10封信(彩绘版)》
点击加购
总主编:谢斌
主编:程文红 蓝星 刘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03
《轻松上班:打工人心病处方》
点击加购
总主编:谢斌
主编:曾庆枝 李黎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文来源:
团结 奉献 勤奋 创新
助力我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做好这4点,帮孩子走出抑郁地带
抑郁症该怎么走出自己的世界
抑郁症让我变瘦了怎么办
失恋调整:失恋后感觉抑郁了怎么办?这三步助你走出情感困境!
我得了焦虑症抑郁症怎么办
出现产后抑郁症该怎么办
跟抑郁躁狂症在一起把我搞抑郁了怎么办?
抑郁症暴食呕吐怎么办呢
有轻度抑郁症消瘦应该怎么办
抑郁症失恋了该怎么办
网址: 孩子得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办?这本指南助你走出困境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9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