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康健”与现代“健康”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康”和“健”两个字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时期。从历史上看,先有“康”,后有“健”,中国古代最早讲的是“康健”。
“康”字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其中有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尔雅•释宫》中也提到:“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孙炎解释说:“康,乐也,交会乐道也。”我们常用“康庄大道”来形容四通八达的道路,其实,在人体内也有类似的“康庄大道”——血脉、经脉、神脉和灵脉,这些都是人体内流动着的高速公路。所以,“康庄大道”用来指内心通达八方的状态,犹如“心通百脉皆通”。
而“健”字最早见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中国古代,君子即是指圣人,圣人以德为心,与天同德同道,所以才有天道本然运行的那种无为而治,生生不息的状态。这里的“健”体现了天道本体本来的样子,是道法自然的结果。德为道之心,道为德之行,有德自然有道,才能道法自然。这也即是告诉我们,只有内在无我,有君子之德,圣人之德,才能入道归源,天人合一,实现终极的健康,这也是“健康文化”的核心思想。
由此可见,“健康”原本是“康健”。“康”指内在心灵通达,就是心理、精神的健康状态。有内在精神的“康”,才有外在形体的“健”,康、健合一才是真正的健康。
然而,反观今天的社会,通过对健康的研究我们发现,人们把健康的定位都局限在了健身上面。把“康健”变成了“健康”,关注点都放在了“健”上面,结果本末倒置。从古至今,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基本都停留在健身的层面,健美操、保健品、以及针对肉身的各种治疗、保养……。健康不等于健身。身是物质,是房舍。好比家里小孩出了问题,拼命装修房子有什么用呢?所以当人们以健身为出发点、为目标的时候,再先进的医疗、保健、科技,也必然无法让人们获得真正的健康。因为什么?健康的核心不在于(身)健,而在于(心)康。“健”保证不了“康”,“康”决定了“健”,有“康”才有“健”,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
相关知识
《黄帝内经》与现代生活:环境、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古代智慧
减肥治疗中代谢健康肥胖(MHO)和代谢不健康肥胖(MUO)代谢特征的差异,Endocrine Journal
暮年的心脏代谢健康存在性别差异|《自然
针灸与健康:探索古老治疗的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的健康观
巧克力之旅: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健康
古代健身法与现代体态矫正:千年的智慧如何影响我们?
悦刻与卷烟的5大健康差异,你知道吗
古代的眼光 现代的乳房
艾灸疗法:古老疗法的现代应用与效果
网址: 古代“康健”与现代“健康”的差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0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