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连续四天40℃+,河南多名科普专家提醒

连续四天40℃+,河南多名科普专家提醒

关注“大河健康网”,并设置“星标”

解锁更多健康科普干货↓↓

热热热!最近河南已经被高温天气“刷屏”,热辣的阳光火力全开。今天迎来“小暑”,河南又迎来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河南10地迎来1991年来最热小暑。

7月7日9时,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决定自7月7日9时30分将重大气象灾害(高温)应急响应状态升级为Ⅲ级

面对如此天气

不少网友

不用“热”字吐槽了“热”

“大街上碰到的都是‘熟人’。”

“就这天气,对象跑了,我都不想追。”

“老天爷好像在大火收汁。”

古人对热的经典描述

杜甫则热得心情烦躁想要大叫,

直言想要脱鞋踩在冰上: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梅尧臣更是直接用

“万物不可逃”来形容天气之热: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7月7日下午,河南省气象局召开高温天气新闻通报会,顶端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此轮高温天气将持续到7月10日,目前最高温43.9℃。

【预报】连续4天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超25℃

7月7日最高温度:北中部39到41 ℃、局部42 ℃;东南部32到34 ℃;其他县市35到37 ℃。

7月8日最高温度:北中部40到42 ℃、局部43 ℃;南部33到35 ℃;其他县市36到38 ℃。

7月9日最高温度:北中部39到41 ℃;南部33到35 ℃;其他县市36到38 ℃。

7月10日最高温度:北中部38到40 ℃;东南部33到35 ℃;其他县市35到37 ℃。

河南39个县市区超40℃

高温天气将持续到下周一

河南省气象局副局长郑世林在会上介绍,7月5日以来,河南持续高温酷暑天气,北、中部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7℃,部分地区达到40℃以上。

其中123个县市区的881站次最高气温超过37℃, 39个县市区的119站次超40℃。

7月7日9时,河南省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7月7日白天,黄河以北和郑州、开封西北部、洛阳北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7月8日白天,黄河以北和郑州、开封西北部、洛阳北部、许昌南部、平顶山东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连续升至40℃以上。请注意防范。

“从目前监测来看,河南省最高气温的前三名分别是 林州市采桑44.1℃,林州市黄华机场44℃,林州市陵阳43.9℃。”郑世林介绍,预计此轮高温过程将持续至7月10日,北中部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维持在37℃以上。

其中林州国家气象站达43.3℃,突破建站以来42.7℃的历史极值。

针对此次高温天气,郑世林介绍,全省各级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递进式开展影响预报和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7月4日省气象局发布《重要天气报告》,7月5日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今日上午(7日)9时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11时省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召开高温天气防范应对调度会议,对高温可能造成的电力能源供应、交通、户外作业、公众健康等方面进行了会商研判,并就高温防范应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部分地区路面可达70℃

补水、防晒指南在这里

此轮高温天气会产生什么影响?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魏芳芳介绍,本轮高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像省会郑州,预计7到10日,连续4天最高气温都在40℃或以上,而且一天中最低气温也超过25℃。

可以说是从早热到晚,高温中暑的气象风险高。”魏芳芳介绍,持续高温晴热天气还有利于形成臭氧污染,所以建议公众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不能做高强度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谨防中暑或热射病。

如需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也可随身携带像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中暑药品。

图源广东省中医院

由于晴热天气超长待机,长时间的阳光炙烤使地表温度也急速飙升,最新的《河南高速公路路面高温预报》显示, 7月7-10日河南省北中部部分地区路面高温可达70℃上下,容易导致车辆爆胎、自燃等事故。

魏芳芳建议,建议车主要加强对车辆的检查和养护,注意行车安全;还要牢记车内禁放易燃易爆品, 也不要把老人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另外,持续性高温天气下用电需求加大,生产生活中要警惕因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注意用电安全。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支招高温“烤”验

针对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李昕提示要注意以下方面:

避免在室外温度高时户外活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为了散热,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脑等血管的供血相对减少;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随之增加。

注意科学补水,采取少量多次补水方式,温白开水为宜,不喝冰水,每次饮水100-150ml,如一口气大量饮水,水大量进入血液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脏病。

空调温度以26-28℃为宜,不可久吹空调,以防室内外温差太大诱发疾病。合理午休,午饭后活动20分钟,再小憩一会儿,30分钟到1小时为宜,不宜过久。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采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盐分的饮食结构。多吃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粗粮、蔬菜和水果,远离甜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天气炎热会使中枢神经兴奋,人的情绪可能变得过度暴躁和焦虑不安,易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速。

心脑血管患者很多有“三高”,需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调节血脂、血压和血糖,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如身体突发不适,需及时妥善就医。

省首席科普专家、气象高级工程师张金萍:

一是高温中暑气象风险高,气象条件有利于臭氧污染的发生,尤其是上午11点到下午4点,紫外线辐射较强,应尽量避免此时段户外活动,户外作业请及时补充水分,做好防暑降温。

二是高温天驾车出行建议定期检查胎压等车辆状态,驾车出行注意防范高温爆胎等交通事故,同时牢记车内禁放易燃易爆品,也不要把老人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三是高温天气期间用电需求激增, 请合理使用空调,警惕因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注意用电安全。从炎热室外进入空调房,应提前将汗擦干,出汗后要及时换衣。

四是生活中要注意多补充水分,适当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也可以准备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五是公众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中暑。

省首席科普专家、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协会秘书长李青松:

持续高温及短时强降雨、雷暴天气,除了引发自然灾害以外,还可能会给生产经营、居家生活带来人身伤害及健康危害。

高温、高湿易引发中暑、脱水、反应迟钝等健康问题及心理、生理原因导致的误操作,进而导致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易燃易爆场所要做好防雷击、防火等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服从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做好劳动保护和个体防护,切实做到“四不伤害”。居家生活注意关注气象预报,做好预防预备,未雨绸缪。

防范大功率电器如空调引起的跳闸、停电以及线路或电器设备起火引起的火灾;不贪食冷饮;外出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到山区、河边游玩要防范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暴发、泥石流等灾害;尽量避免到陌生水域游泳、戏耍; 大量出汗要及时补充糖盐水,防止脱水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科学防灾有三要:一要有防灾意识,二要有防灾知识和技能,三要有防灾装备。

省首席科普专家、郑州大学教授张瑞星: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高温天气时,周围血管扩张,脑部供血下降,容易犯困,注意力下降。人的心理忍耐度下降,情绪易激惹,更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愤怒等,容易发脾气,遇到不顺意的情境更容易愤怒。

因此,建议大家在高温环境下,可以心理暗示自己内心平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用温和的语言与他人沟通,当想发脾气时,用倒数数或缓慢深呼吸来缓和情绪。

有躁狂症或精神障碍病史的朋友,尽量做好避暑,注意关注自己的状态,必须外出时尽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

省首席科普专家、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段敬杰:

一、设施蔬菜高温热害预防措施

1.遮阳网覆盖及加强通风。在棚膜上30厘米左右处覆盖遮阳网,可以降低设施内3~5℃。在设施两头及棚地脚和上部保持对流,可以降低设施内2~3℃。

2.灌水。设施内地面灌大水,以水调温,可以防止高温危害与干旱胁迫同时发生。要随灌随排,保证地面不积水。

3.行间盖草。行间盖草(农作物秸秆、麦糠、稻壳、杂草等均可)10厘米,既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地面湿润,又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减少果实日灼病、疫病、炭疽病的发生。

二、露地蔬菜高温热害预防措施

1.及时抗旱排涝。高温强光条件下,发现早晨地面发干发白,就进行隔垄浇水。浇水应选择在早上或傍晚进行,遇暴雨出现田间积水及时排出。

2.防止植株徒长。高温、强光、干旱、雨涝等都可以导致落花、落果,导致徒长,当发现植株有徒长现象时,及时喷洒甲哌鎓、多效唑、稀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株长势。

三、科学防控病虫害

1.预防疫病、病毒病。在降雨前或降雨后,及时喷洒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4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疫病,喷洒7.5%菌毒·吗啉胍水剂7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400倍液+0.1%硫酸锌水溶液防控病毒病,间隔7~10天连续用药3次,注意药剂轮换。

2.防控害虫。茶黄螨、蓟马、斑潜蝇、夜蛾类害虫,在达到防控指标时,可采用1.8%阿维菌素4000倍液+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或20%哒·螨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3.温馨提示。此阶段施药时间以选择早晨9点前和下午4点后,遇3级以上风力或下雨天气不宜施药。选用高效精准施药机具,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尽量减少人背机器施药,确保人身安全。

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张春辉:

夏季高温会导致热应激,改变畜禽的胃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改变线粒体功能等,进而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增重、繁殖力等)和抗氧化性能,临床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利用已有设备实施物理降温,如空调降温等。第二,利用好兽医医用药物,如抗热应激草药或者草药提取物。第三,采取综合措施,对动物健胃助消化、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其它刺激等。

省首席科普专家、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畜牧研究所所长黄玉波:

持续强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持续的高温少雨会导致农田土壤失墒,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会对农作物产生日灼、病害等影响,造成产量损失。

可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壮根壮苗。作物前期,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壮根壮苗,提高作物高温抗逆能力。

二是以水调温。玉米、大豆、花生等露地作物在关键生育期遇到持续强高温天气,应及时浇水灌水,降低地温,同时促进作物水分吸收,防止植株失水造成损害;大棚可采取喷雾和遮阳降温。

三是叶施或根施水溶肥。叶面喷施或根施富含氨基酸、微生物菌剂和营养成分等的水溶肥,增强作物抗高温能力。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走丢,建议您:

1.点开 大河健康网(id:dahejiankang),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 大河健康网,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

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 ↓ ↓

— END —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 河南发布 顶端新闻 中原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连续四天40℃+,河南多名科普专家提醒
河南加快构建综合连续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郭晓丽工作室:专注妇幼人群健康科普 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长跑运动风险频发 专家提醒量力而行
河南将为10万名失能老人提供“三个一”
连喝七天糙米糊可迅速减重?专家提醒:千万别学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预约挂号
著名茶叶专家提醒你,云南普洱生茶不按科学的冲泡饮用有害健康:长期饮用将引发多种疾病!
第四届“人民健康之星”科普行动走进南宁
“木糖醇”蛋糕更健康?专家提醒

网址: 连续四天40℃+,河南多名科普专家提醒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1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