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宝宝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是每个家长都特别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发育得很好,甚至超常发育。
但其实,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
宝宝大运动发展和这五个因素有关:
1、早产或者是低出生体重儿
如果孩子早产的话,那么胎儿的成熟度会比较低,自然而然神经发育情况成熟度也会低。大运动发展会更慢。
比如说本来这个孩子是应该40周出生,但是35周就提前一个月出生的话,到孩子三个月相当于2个月的发育水平甚至不如2个月的发育水平也在情理之中。
孩子在胎儿期的时候,在子宫里面吃都不用吃直接就通过胎盘摄入营养。胎儿期大脑的发育更快。
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自然大脑重量也低,那么大脑的发育也会比较慢了。
妈妈咨询菁妈关于孩子生长发育慢的问题时,菁妈一定要先问下孩子是不是早产,孩子出生体重是多少,这样才能更好的判断孩子的情况是不是正常的。
2、生产过程产伤
比如生产时有窒息,有些孩子生出来之后皮肤都发紫了,是因为缺氧导致的,而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就是大脑。大脑受伤直接影响到大运动的发展。
菁妈有一个表妹就是怀孕生产时医生说孩子有点大,建议剖腹产,但是表妹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就想着顺产可以节省好多钱,而且没有什么常识,就感觉生孩子大家都生,应该没什么大不了,于是坚持顺产,结果孩子生得太久了,在生产的产程过程,导致孩子缺氧,而影响了大脑。神经受损后大运动就也受到了伤害。
或者是生产有严重的产伤比如生产时需要动用到产钳,容易导致孩子的头出现产伤。
3、严重的黄疸
也叫高胆红素血症,这些胆红素一旦进入大脑,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形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专业上叫脑红素脑病。
菁妈以前做儿保时就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不仅仅是大运动受到影响了,而且听力也会受到影响。
一个孩子叫乐乐5个月了,还不能坚头。手脚都好硬,听力也很差。家长每周带着孩子来做康复,但是效果比较慢,而家里因为孩子生病妈妈已经不上班了,孩子的康复之路还非常漫长,对家庭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建议要做三个以上的疗程,但是妈妈坚持了一个疗程之后就没有再来了。这样的孩子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如果孩子黄疸比较严重,孩子说是病理性黄疸的话就一定要及时就医。
4、孩子的性别和体重:
研究发现男孩子的动作发育可能比女孩子会差一点点。可能和男孩的体重太重也有一定的关系。
不少家长对于孩子体重长得快甚是得意,但是当看到别人家的瘦小孩子无论是翻身,坐和爬,走路都比自己的孩子要快很多时,家长就有点傻眼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头部比较重,头重脚轻,如果这时候体重大的话头更重,不利于孩子大运动的发育。
菁菁小时候体重和身高都是中上水平,而差不多一样大的表妹就是身高体重都是中下水平,一看就觉得营养不太够的样子,但是在大运动发育上营养很足的菁菁却不如营养不太够的表妹。
所以孩子太重不是一件好事啊。
5、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不少家庭就是“61”家长,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每天抢着抱孩子。真的就是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
事实上孩子的大运动需要家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也需要家长放手去去锻炼。不让孩子摔跤孩子怎么可能学会走路呢?
宝宝大运动的训练
1、新生儿喝完奶竖抱着拍嗝
不但预防吐奶,当宝宝自己的头都是受不信重力往下的时候,宝宝会自己试着把头抬起来。这时候脖子得到锻炼。
2、让宝宝多趴
满月后两餐奶之间,就是宝宝肚子里的奶不是太多的时候,可以给宝宝进行趴着,家长在前面引导孩子头向上抬头,这样的一个动作对大人来说轻而易举,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困难重重,需要学习。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给孩子学习。
3、3个月后可以帮孩子练习翻身
慢慢过渡到拿玩具逗孩子翻身,到孩子自己学会翻身。
4、5个月后训练孩子坐的能力
孩子吃辅食一个前提也是孩子会坐,可以拉坐,也可以扶坐。或者是靠坐。
5、7个月后练爬
家长在前面拿玩具逗孩子向前爬。
6、10个月练站
先要扶东西,慢慢可以不用扶东西自己可以站起来。
7、1岁后
12个月后练走,18个月练跑,25个月练跳。
以上是孩子大运动发育的大概时间,家长可以在这个时间有意识的开始锻炼孩子。
菁妈寄语:孩子如果没有生理上的疾病,大运动的发育就和家长的喂养及教育,孩子的个性有关系。科学喂养,在合适的时间给孩子进行训练,关注孩子的个性静待花开,让孩子有大运动在有意识的训练下顺其自然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第22卷《婴儿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育婴师培训教材
相关知识
新生儿早教怎么做?新手父母这样做,宝宝聪明又健康
如何胎教能让宝宝更聪明
如何让宝宝更聪明 中医推荐8种食物
如何胎教让宝宝更聪明
必知必会的育儿知识,让宝宝即聪明又健康。
50个亲子互动小游戏,让孩子开心又进步!
如何让宝宝变聪明?
哪些运动有助于宝宝聪明
让宝宝聪明的益智又好玩的玩具
早教机构真能让孩子变聪明吗
网址: 科学给孩子进行大运动训练,不但让宝宝走得又好又快,而且更聪明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