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社区的十大景观设计要点
合理利用日照,营造“高钙”空间,让光照时长得到“最大化”延长,冬夏光照更宜人。
️ 干预社区风向,利用种植设计让冬季“寒流”由狂野变轻柔,让春色“花香”在园中飘扬。
尽量让车行在社区外围闭环,减少机动车对社区内的影响,搬家车辆、接送车辆等也能够快捷、及时送达。
♂️ 让人行在社区内网交织,满足居民日常通行需要,也保障临时通行的搬家车可达性;次要园路将景观节点串联,塑造更加丰富的游园体验。
全社区可达性关怀设计,无障碍畅行,确保老人、儿童和推车业主顺畅地归家。各个出入口有无障碍措施等辅助健康细节,保证顺畅通行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磕碰。
将居民垃圾的外部清运与内部收集完全分离,真正避免垃圾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集中式管理:楼前标配的垃圾收集点作为一次中转,外围垃圾房作为二次转运,清运车从外围直接拉走全区垃圾,社区内部“净、齐、好”。隐藏式收集:垃圾收集点远离一层居民窗户,外围高高绿篱遮挡,周边芳香植物营造。科普环保牌梳理分类观念,洗手池、拖把池及排水口实现轻松盥洗。
️ 实现雨水有效管理:利用草坪形成海绵城市设计措施下凹绿地并设置溢流口,有效缓解社区内涝。
打造社区活动聚集地,日照良好的草坪空间最适合社交活动,结合社区运营,利用大草坪定期开展丰富的社群活动构建健康社群。
通过空间与植物、地形、设施的配置,形成了特色疗愈花园,微地形、构筑物、阳伞等设施的围合都能够有效塑造小环境,维持空气中的芳香浓度。将芳香植物栽种在场地的上风向,更有利于香气的传播和扩散。有效配置三种以上的疗愈植物,强调“重观赏、可结果、少品尝”。
♀️ 打造更加完备的运动模块,标配的起跑热身区、中途休息区,提供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通过彩色的画线分段、标识让慢跑和健走有机地结合。步道控制坡度2°~5°,在此坡度上运动负荷率不大,可以减少运动损伤,更适合健身者运动。灯光系统在夜间提供150lux的照度,保障夜跑安全,沿线设置太阳能驱蚊灯,让人们在穿着清凉的夏日也可以舒心畅跑。同时选择环保无异味的跑道材料是高强度呼吸的健康保障,成本允许的前提下,优质EPDM橡胶颗粒是首选材料,它具有高环保、回弹、耐磨防滑等性能。
️ 在季相变化的色叶植物环抱下,设置舒适座椅,打造适宜的休憩环境。同时低龄亲子活动区域周边设置母婴室,保证遮挡区域的私密性,同时设置婴儿车位、尿布换洗操作台、临时储物箱、紧急求助按钮等特殊必要设施,让宝妈们享受愉快的户外活动时光。
相关知识
艺术疗愈——基于健康环境下的未来社区景观规划设计
基于环境美学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养生生态景观设计探索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聚力打造健康社区 实现居民四大愿景
康养设计之全龄健康社区设计要点「科图建筑设计」
湖南工商大学《景观设计》2021
如何打造成功的健康养生社区
社区健身的空间设计思考
景观设计带来的5大健康效益
网址: 打造健康社区的十大景观设计要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3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