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如何保护“小心肝”?听专家聊“肝”货→

如何保护“小心肝”?听专家聊“肝”货→

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肝脏内没有痛觉神经,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让人难以察觉。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小心肝”?《健康有道》节目邀请专家带大家一起了解↓

嘉宾:任永强

《健康有道》直播现场

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

易伤肝的危险因素?

答:缺乏运动、酗酒、吸烟、情绪心情不稳定、熬夜、暴饮暴食等因素都会影响胆汁分泌,有损肝脏。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腻等症状,或身体出现肝掌、蜘蛛痣、瘙痒、尿黄等情况时,就要意识到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一定要尽快就医。

病毒性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答: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指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型),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甲肝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如摄入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或与患者直接接触。

乙肝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可能造成慢性肝脏感染,后期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丙肝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血液传播,少见于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丁肝传播途径:感染仅发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

戊肝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少见于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病毒性肝炎该如何预防?

答:甲肝预防措施:注射疫苗(甲肝疫苗);避免与甲肝患者共用茶杯、餐具等;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乙肝预防措施:接种疫苗(乙肝疫苗);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注射器等;性生活使用避孕套。

丙肝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做好血液的筛查;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

丁肝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能为抵御丁肝病毒感染带来保护。

戊肝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戊肝疫苗);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究竟什么是肝掌?肝掌是什么样的?

答:肝掌是指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常发红,加压后会褪色。一般出现肝掌则认为是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如果出现肝掌需引起重视,可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身体有无问题。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它们的分型?

答:病毒性肝炎是指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理学上以急性肝细胞坏死、变性和炎症反应为特点。临床表现差异比较大,包括无症状和亚临床型(隐性感染)、自限性的急性无黄疸型和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以及少数发展为重型肝炎、肝衰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预后良好,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预后较差,相当一部分患者可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危害?

答:1.出现肝功能受损,肝脏炎症,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若损伤严重,则出现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2.若患病毒性肝炎后没有及时治疗,肝功能长期受损,病毒不断复制,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3.病毒性肝炎除损伤肝脏自身外,进一步发展导致肝硬化会引起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乙肝相关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肝炎检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肝炎病毒指标的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血脂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肝脏硬度检查,必要时肝脏增强CT或核磁检查,肝癌肿瘤标志物检查。

保护肝脏健康的方法?

答:适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预防脂肪肝;避免酗酒、浓茶、高糖等,避免暴饮暴食,饥饱不调,以免影响胆汁分泌,保护肝脏;

避免抑郁、生气、暴怒、压力等,调节情绪心情,舒缓压力,放松身心;避免熬夜,避免接触吸烟、涂料油漆、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

慎用有损肝脏药物,尤其是一些中药及某些保健品,必要时配服护肝药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较多的水果、蔬菜、高蛋白饮食、高纤维饮食、益生菌、低脂食物。

养肝七招:开心最重要、远离烟酒、早点睡觉、远离油腻宵夜、少吃药物、多闭目、每天运动。

回听回看方式

在“上海嘉定”APP首页中

点击“视听”按钮找到“健康有道”

可以回看往期节目

撰稿:秦品洁

原标题:《如何保护“小心肝”?听专家聊“肝”货→》

相关知识

如何保护肝脏健康:预防肝损伤
如何保肝护肝养肝
如何健康保护“小心肝”呵护每一“胃”
肝不好如何养肝 6个小技巧养肝护肝
如何保护肝
如何保护肝脏
科学养肝“九部曲”,教你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如何保护肝脏健康?如何保护肺健康?

网址: 如何保护“小心肝”?听专家聊“肝”货→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4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