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

2012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经过科研立项和研究,从自我、人际关系、环境适应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人《心理健康五项标准》,试行了一段时间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又对标准中的部分评估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完善,从而调整为《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

调整后的《心理健康六项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要了解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接受自己。

2、自我学习、独立生活。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的衣食住行活动,能够利用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或技能解决常见的问题。

3、情绪稳定、有安全感。

情绪基本稳定,以积极情绪为主导,能够调控自己情绪的变化,对人身、生活稳定等有基本的安全感。

4、人际关系和谐。

具有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处理与保持基本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正常的情绪情感,获得满足感,能够接纳他人及交往中的问题。

5、角色功能协调统一。

基本能够履行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角色规定,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等特征,心理与行为符合所处的环境,在社会规范许可范围内,实现个人需要的适当满足。

6、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保持与现实环境接触,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积极应对现实,能够正确面对并克服困难。

根据《心理健康六项标准》及相应的评估要素,可以评估心理健康程度大概处在什么范围内,确定是属于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心理亚健康状态,或是危险状态。

目前已有相关心理健康的细化标准和测评工具,以用于通过自我评估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12页)
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
中国军人通用身心健康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 —中国教育在线
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六大标准判断孩子心理健康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指标及运用
《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发布,健康老年人应满足9大标准
七项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国家标准项目

网址: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4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