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戴表就是戴健康 华为WATCH GT 3 Pro支持动脉硬化风险筛查

戴表就是戴健康 华为WATCH GT 3 Pro支持动脉硬化风险筛查

4月28日,华为WATCH GT 3 Pro系列、GT 3保时捷设计在华为折叠屏旗舰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正式亮相。作为华为旗下的高端智能手表,华为WATCH GT 3 Pro系列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和高端材质。而在华为的健康专注领域,全系搭载ECG功能,更是加深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投入。

华为终端业务COO何刚曾经表示:“智能穿戴设备是唯一可以24小时与用户紧密接触的智能设备,可以紧贴着你的皮肤,时刻了解你的身体状况。”智能手表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青睐的产品。而智能手表提供的合格健康,既需要有专业的健康监测,同样也要提供健康服务,帮助用户掌握健康主动权。

在健康投入上,华为可谓是不遗余力,从华为手表诞生开始,每次迭代都有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加入。延续GT系列的健康优势,华为WATCH GT 3 Pro系列从健康硬件、健康生态、健康守护三大方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功能及服务。

这一次,全新的华为WATCH GT 3 Pro系列继承了华为WATCH GT 2 Pro ECG智能手表的ECG传感器,同时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带来智能指尖体验。华为WATCH GT 3 Pro陶瓷款搭载了将电极技术与按键合二为一的ECG按键,在测量心电精准度全面提升的同时,华为工程师反复推敲打磨,实现按键与手表间的黄金比例,更精美,同样也更精准。

华为WATCH GT 3 Pro全系支持ECG心电分析,华为心电分析提示软件,获得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指尖轻触腕表侧电极即可采集 30 秒心电信号,并配合华为心电分析提示软件生成心电图报告,提示成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

此外,华为WATCH GT3 Pro延续GT系列的全面健康监测,依旧支持心率、血氧、体温、睡眠、压力等全方位健康管理。

在健康服务及生态上,针对ECG采集的心电图,华为WATCH GT 3 Pro系列提供付费的专业医生解读服务,精选全国三甲医院医师提供专业心电解读报告,给予更全面的心电解读结果和保健建议。

同时,华为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血管健康研究,基于华为WATCH GT 3 Pro系列高性能的PPG和ECG传感器,精准筛查动脉硬化风险,提供专业健康建议,实现居家主动血管健康管理。

该系列还加入301医院发起的心脏健康研究和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数字健康的益处。华为WATCH GT 3 Pro将睡眠监测和自己强大的监测能力以及庞大的信息库相结合,可以实现睡眠分期监测、实时心率监测、睡眠呼吸监测、睡眠质量评估等,并且可以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华为针对睡眠呼吸暂停也进行了更深层的合作,睡眠呼吸暂停研究由301医院发起,配套华为WATCH GT 3 Pro,可智能识别睡眠、HRV、血氧、心率等信息,多参数融合判断,筛查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提供分层分级的改善建议。而基于华为WATCH GT 3 Pro系列高性能的PPG和ECG传感器,可融合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精准筛查动脉硬化风险,提供专业健康建议,实现居家主动血管健康管理。2018 年,北京 301 医院与华为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帮助用户进行心律失常检测,筛查是否有房颤、早搏风险,通过提前识别,帮助用户预防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卒中的发生。截止2022年2月,共有400万+华为穿戴用户加入心脏健康研究。

此外,“健康三叶草”生活模型、女性生理周期管理与健康信息家庭空间共享更拓宽了健康守护的范围,帮助用户及家人养成健康的好习惯。

华为WATCH GT 3 Pro正成为当下可穿戴设备中更加完备地健康管理专家,而GT系列在夯实健康专业性的基础,也展现华为深耕健康领域的决心与成果。或许在未来华为可以令更多消费者接受多元化的可穿戴产品。

相关知识

“戴表就是戴健康”,华为Watch GT 3 Pro重新定义智能手表
佩戴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加入呼吸健康研究,居家实现肺功能评估与慢阻肺风险筛查
华为Watch 3上线新功能:可实现肺部感染风险筛查
华为WATCH GT 4系列发布,首发科学减脂功能,持续引领智能穿戴行业发展
双十一智慧之选,华为智能穿戴以时尚科技赋能健康生活
科技美学再突破,华为WATCH GT 5 Pro将焕新你的时尚态度
应用市场HUAWEI WATCH GT 系列支持的手表应用
华为全球最大的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揭牌!华为可穿戴创新获“国家队”肯定
张晓龙“电子号脉”,华为WATCH D2化身“全能健康管家”
华为WATCH GT 5系列发布在即,吴磊成为华为运动健康全球代言人

网址: 戴表就是戴健康 华为WATCH GT 3 Pro支持动脉硬化风险筛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7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