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含有这些成分的洗护用品你也敢给孩子用吗?宝宝用品成分揭秘!

含有这些成分的洗护用品你也敢给孩子用吗?宝宝用品成分揭秘!

作为妈咪,可能大部分都听过洗面奶中氨基酸成分对皮肤较为温和,皂基相反清洁力过强反而会刺激皮肤。

宝宝的护肤品,更加讲究了!因为宝宝的皮肤比成人更薄,更敏感,更易受伤!到底如何分辨哪些成分对宝宝的皮肤是有害的呢?或是不能长期使用的呢?

现在市面上宝宝使用的洗护产品非常多~ 品牌种类多,功效不一,让人眼花缭乱。

其实,并不是每一款产品都适合自己宝宝的肌肤,而且在不同季节,宝宝的肌肤的状况会不同,一直使用同一款产品也并非万无一失。

很多产品中的成分含有激素或化学物质,对成人肌肤都会有一定的伤害,更何况是宝宝娇嫩的肌肤呢?

对于新手妈咪们来说,在挑选洗护产品时,有时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还如何挑选真正健康的洗护产品?

其实很简单,预期看华丽的包装外表,不如自己学会看成分列表!

在购买和使用宝宝洗护产品前,看看成分中是否含有以下这些成分?

苯甲酸 Benzoic:会刺激眼睛、皮肤及黏膜引致口腔、喉咙、皮肤和腹部发炎 苯甲酸酯类(Parabens):长期使用会引致皮肤炎和过敏反应,由于仿效女性荷尔蒙,固有增加患乳腺癌的机会。 乙二胺四乙酸类(Edta):会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过敏反应。 二苯氧基乙醇(Phenoxyethanol):会破坏角质层,使皮肤变得脆弱、敏感、对眼睛刺激性较大。 乳化剂(SLS)、起泡剂(SLES)、界面活化剂(PEG):洁力过强会带走肌肤表面水分,破坏皮脂保护膜。引致皮肤保水力下降,容易出现干燥、过敏反应和皮肤炎等现象。 矿物油(Mineral Oil):会扰乱人体的天然滋润机能,以致肌肤更加干燥。 人造香料(Artificial Fragrances):较易引起过敏反应和皮肤炎。 人造色素(Artificial Colours):可能会引致敏感反应和淋巴癌。 乙醇(Denatured Alcchd):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干燥,失去光泽。

你知道这些大牌婴幼儿护肤品中竟然还在用以上的有害成分哦!

妈咪在购买前一定要仔细查看成分表是否含有以上提到的成分,长期使用,对成年人皮肤都会有刺激,更不要说是宝宝的娇嫩肌肤了!

再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哪些成分对宝宝的肌肤时天然无害,并能真正帮助改善肌肤健康状态的呢?

以上成分都为天然植物萃取精华,在成分表中出现的话,可以很好地改善宝宝的肌肤哦~

含有以上成分的产品有哪些可以推荐呢?

1.Avado有机牛油果油婴儿补湿乳+有机牛油果油婴儿沐浴露+有机牛油果油婴儿尿疹露(护臀膏)

这个系列的产品质地清爽并且成分温和,适合敏感肌宝宝使用,长期使用肌肤会越来越健康,改善敏感问题。

沐浴露和补湿乳的主要成分都为有机牛油果油,混合多种植物精华,例如荷荷巴油、有机洋甘菊等。天然有机的植物混合可减少对湿疹和敏感皮肤的刺激,适合婴幼儿洁净身体,温和保湿,可全身使用。

护臀膏以有机蜂胶、蜂蜜及有机葵花油等精华混合而成,也是非常温和,这几种成分具有天然杀菌和消炎功效。对宝宝的红屁屁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减少红肿、屁股和纸尿裤的磨损,从而预防尿疹,并能在屁股形成保护膜。其中混有维他命E。

2.Avado有机金盏花精华婴儿浸浴乳

浸浴乳其实是给宝宝泡澡使用的,清洁宝宝身体后,在浴盆中加入两茶匙,然后与温水搅拌均匀,将宝宝在其中泡3-5分钟,对改善宝宝的湿疹、热痱等肌肤问题有显著的效果。因为其中的金盏花精华、橄榄油、有机牛油果油、燕麦蛋白等植物成分,混合后有舒缓功效,能够滋润肌肤,并有修复的功效。非常适合新生婴儿的敏感肌肤及问题肌肤使用。

3.纯净有机牛油果油

提取有机的牛油果油作为精华油,使用方法不止一种:

放一茶匙在水中给宝宝沐浴 沐浴后可涂抹在宝宝面部、身体上,并配合亲子按摩,加速血液循环(萌宝抚触好处多哦,自己查) 换尿布后涂于小屁股,滋润屁股 成人也可使用,软化肌肤,去除死皮 孕妇可滋润肚皮,缓解妊娠纹的拉扯感 也可用作祛除新生婴儿的头垢,每天涂抹少量按摩,头垢便会慢慢褪去。

选择一款真正对宝宝肌肤有益的洗护产品并不容易,学会自己看成分就能走遍江湖也不怕啦~

转自Avado唯一官方公众号mamannbeb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宝宝成长用品】婴幼童日常必备用品有哪些 备好这些为宝宝成长保驾护航
孕妇化妆品禁用成分大揭秘
宝宝日常护理用品有哪些 婴幼儿护理用品选购清单大全
新生儿护理包 宝宝有这些必备用品
三款卡通宝宝用品,你家宝贝用过吗?
孕妇用品不能含有哪些成分
孕妇洗护用品有必要买吗 其实这也是仁者见仁
孕期囤货大揭秘:宝宝用品推荐清单
保护孩子,从他的生活用品开始
孕妇专用洗护用品 孕妇专用洗护用品怎么选

网址: 含有这些成分的洗护用品你也敢给孩子用吗?宝宝用品成分揭秘!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