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4日 11:26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1695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公共选修课。其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科学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树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正确地面对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恋爱等实际问题,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学会实际运用,并逐步达到用心理健康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心理健康。

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教学中完成三个目标层次:

1.使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形成心理健康的意识与习惯;明确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懂得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体察自己,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开发潜能,做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形成对自身及周边人群日常心理行为的健康状态的一般察觉能力、分析能力,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三、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32学时,共2学分,学习时间为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1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2课时

2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4课时

3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4课时

4

第四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4课时

5

第五章大学生的挫折应对

4课时

6

第六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4课时

7

第七章  大学生恋爱心理

2课时

8

第八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2课时

9

第九章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

2课时

10

第十章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4课时

四、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

2. 懂得如何适应新环境和进行角色转换。

3.明白挫折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4.了解良好的情绪的标准,明确不良情绪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5.明确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自身学习中优势和劣势,有改进的愿望和动力。

6.懂得塑造健康的人格和磨砺优良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7.正确理解爱的真谛,处理好友谊、爱情中的问题。

8.正确认识网络,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

(二)基本技能

1、培养大学生适应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

2、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友谊和爱情能力。

3、培养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

4、培养大学生应付挫折、处理危机的能力

5、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重点、难点

本课程重点:使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形成心理健康的意识与习惯。

本课程难点:培养学生认识自己,体察自己,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学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的能力。

主要的解决方法:

1、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不同的理论观点,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后心理咨询或参与学生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五、课程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重点和难点:

难点:心理活动的实质

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活动实质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健康状况

一、大学生的生理成长特点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家庭因素

第四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

一、应对方式

二、自我概念

三、归因方式

四、社会比较

五、社会支持

六、人际关系

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的培养途径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

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二、自我意识的构成

三、自我意识的特点

四、自我意识的作用

第二节 大学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点

第三节 确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

二、欣然接受自我,恰当评价自我

三、有效控制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

难点: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调适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 人格概念

二、人格的特征

第二节 人格的结构

一、 气质

二、性格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 影响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问题

第三节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 健康人格的内涵

二、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

四、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

第四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

难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 情绪情感的概念

二、 情绪情感的作用

三、 情绪情感的分类

四、 情感智商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

一、 大学生情绪情感特点

二、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情感困扰

第三节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

一、不良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

二、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方法

第五章  大学生挫折应对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难点: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学生压力管理

一、压力特征的界说

二、压力的作用及人的反应

三、压力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 大学生挫折应对

一、挫折是什么

二、挫折的种类与反应

三、挫折应对的策略

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

难点: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概念及特征

二、人际交往的沟通模式及心理效应

三、人际吸引的过程及其规律

四、人际交往的功能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四、影响大学生交往的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调适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调适

第七章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难点:大学生性和恋爱心理问题及调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学生的性心理

一、 性心理概述

二、  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三、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维护性健康的途径

第二节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一、 爱情概述

二、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三、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四、  发展健康的恋爱心理

五、  爱的能力培养

第八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难点:掌握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及理论

一、 学习的心理学原理

二、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三、 学习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念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第三节 知识的掌握

一、学习材料的感知

二、知识的理解

三、知识的巩固

五、知识的应用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困扰及调适

一、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结构与一般特点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与调适

第五节  大学生应试心理与调适

一、大学生应试心理特点

二、应试焦虑与应试怯场

三、应试心理调适

第九章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理解上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掌握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网络对心理的影响

难点:掌握网络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网络的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的概念

二、网络的特征

三、网络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认知影响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情绪影响

三、网络对大学生的人格影响

四、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心理影响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

二、网络心理问题的调适

第十章 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

难点: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生命的意义

二、三生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内涵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与特点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因素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六、教学安排与建议

(一)教学安排

本课程教材主要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玲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此教材是本课程最主要的教学媒体,是教学和考试的基本依据,也是本课程教学大纲具体体现。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安排采用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二)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作业考核,二是是期末考查。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七、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注意讲解的科学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生动性、实践性,不能将该课程变成心理学理论课,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可根据专题内容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表演法、焦点问题解决法、心理改善法。

(一)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其目的是为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明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原则预防方法。

(二)案例讨论法:在教学中运用此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进一步去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心理困扰,学会自助和他助。

(三)焦点问题解决法:阐明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选择学生关注且难于理解的问题,进行认知层面的探讨解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

【关闭】

相关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样例分析及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培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梳理课件.pptx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网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0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