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引发因素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引发因素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这一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下是一些资料和数据,用以阐明这一现状: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

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2023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带领团队,对1998年至2022年间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整体而言,过去22年,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缓慢上升的特点,这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延续下去。在研究的55万教师样本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7.8%,这一数据高于医生、公务员、企业职工等其他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百家号)。

2.具体心理健康问题类型

在俞国良团队的研究中,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强迫问题(20.5%)、抑郁(18.8%)、焦虑(16.19%)、躯体化(14.4%)、敌对问题(13.4%)、偏执问题(12.9%)(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百家号)。

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不同类型

3.不同性别与教育阶段的差异

性别差异: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教师恶化更为明显,且抑郁问题更为严重(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百家号)。

教育阶段差异: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不容乐观”,他们面对着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工作内容繁重、工作时间较长,面临更多挑战与难题(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百家号)。

教师工作压力大导致心理焦虑

4.其他调查与研究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数据来源未明确,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北京市调查: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数据来源未明确,但提供了地域性的参考信息)。

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

5.整体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

健康状况堪忧:有调查显示,我国教师的人均寿命仅为59.3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2岁左右。教师的健康状况中,健康状态仅占10%,亚健康状态占据了70%,疾病状态占据了20%,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数据来源:百家号)。

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来自家长、社会、教学质量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超负荷工作,极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数据来源:工作总结(好范文网)、中小学2024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高检出率、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性别与教育阶段的差异、整体健康状况的下降以及职业压力的增加,都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引起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期望与职业压力

过高期望: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往往很高,认为教师应学识渊博、灵魂高洁、品行堪称为典范。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过分限制自己并关心各种细节,这些都可能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高

职业压力:持续的入学高峰造成师资紧缺,以及升学压力的存在,使得大部分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容易导致教师身心疲惫,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2.个人因素

性格与心理特质:教师的个人性格、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过度敏感、性格内向的教师,在有害的外界因素冲击下,更易出现心理障碍。

教师自身心理承受力

身体素质: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过度疲劳、体力衰竭、睡眠不足等身体状况极易诱发心理异常。

职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部分教师可能因能力不足而感到烦躁、焦虑,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职业适应与倦怠

职业适应不良:有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有自卑感。这种职业观念上的不适应会导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心理上患得患失。

职业倦怠: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具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这种重复性劳动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减退,甚至产生逃避工作的心理。

教师职业倦怠感不断加剧

4.学校及体制因素

关注不足:许多学校更多地重视教师的使用,而对教师的具体生活、困难重视不够,对教师的心理缺乏关注。这种忽视可能导致教师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评价体制:目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往往忽视其在改变学生学习兴趣、行为及品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而将考试成绩直接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猜疑等心理问题。

评价体制导致教师心理负担加重

体制改革: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体制改革打破了教师职业的“铁饭碗”,如职称评定、评聘分开、教师聘任、分流下岗、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一系列改革,使教师的职业稳定感受到冲击。这种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引起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多个角度入手,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关知识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
孕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及心理调适讲座.ppt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中新健康丨俞国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打好“组合拳”
中国部分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网址: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引发因素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