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过,如何将枯燥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在华中师范大学,一群辅导员正在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3月20日下午,一场以'从0到1,心理微课创作初体验'为主题的辅导员沙龙在九号楼918会议室顺利举行。新闻传播学院的骆莎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与16位辅导员共同探讨了心理微课的创作与应用。
在沙龙开始时,骆莎老师首先向大家阐述了心理微课的重要价值。她指出,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心理微课具有形式灵活、内容精炼、传播便捷等独特优势。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随后,骆莎老师详细讲解了心理微课的创作流程。她将整个过程分解为选题策划、教学设计、脚本撰写、素材收集、拍摄录制和后期剪辑等几个关键步骤。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她向辅导员们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心理健康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讲解'压力管理'这一主题时,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
在实战经验分享环节,骆莎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在带领学生团队创作获奖微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她坦言,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将复杂的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为此,她建议辅导员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并积极寻求学校资源的支持。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的辅导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等。骆莎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她强调,心理微课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
通过这次沙龙,辅导员们不仅学到了心理微课的创作技巧,还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正如一位参与沙龙的辅导员所说:'心理微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它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这次辅导员沙龙的成功举办,为华中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讨论话题】:你认为心理微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