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交往指导 徐州二中 高二(10)班 2012年3月 一、高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高中生处于青年前期,他们摆脱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成人化靠拢。首先,在交友面上由一般性的普遍交友演变为个别性的交友,出现了所谓的“挚友”,许多人相知一生的挚友往往都在此时产生并发展了持久的友谊。其次,择友标准上,由受功利恩惠和情感影响转变为开始有意识地强调思想认识和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志趣相投,要求彼此坦诚相待,以个性、脾气、兴趣、爱好为相互接近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已显
2、示出相当明显的成人倾向。第三,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方面,初中生较重视自己在小团体的地位,而往往忽视在整个班集体的自我形象,而高中生自尊心逐渐成熟,开始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第四,在男女生关系上,初中生对男女生关系较敏感回避,两性距离形式上仍然严格;高中生,男女生之间转化为友好相处,彼此相互认知,出现融洽的气氛。另外,在初中阶段,人际关系大多表现为小团体,尤其是女生。小团体中的学生往往服从于团体中的“首领”的意志,存在依赖情感。高中生中间小团体减少,个人活动力增强,开始充分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由于处于心理、生理上的一个“伪熟期”,其人际关系表现也多种多样,可以依据学生主要
3、活动场所将其分成两大类。 (1)校内人际关系 在校内,高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学,其中包括本班和外班同学。对于本班同学来说,学生之间在表面上往往十分融洽,一般来讲,本班同学之间很少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学业的竞争,集体中地位高低的竞争,消费上的竞争,交际面上的竞争等等,由于高中生“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随着情感的稳定,性格的意志力日趋提高”,他们较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因而这些竞争都是如同一股潜流,暗暗在班集体中涌现。高中生人际关系往往受到这样的竞争因素影响,同时依据自己的爱好、个性等来决定交际程度的深浅,很少能看到那些“竞争对手”能结成好朋友的。在班级中,优生和差生
4、的个体分化较大,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深的来往。但奇怪的是他们却常能和外班成绩与自己差异较大的同学结成朋友,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他们之间往来不影响彼此在班集体的地位,因而,高中生常与本班同学大多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但都经常与外班同学结成好朋友。高中学生的一股交际范围大多在本年段之内,很少与比自己高的年段的同学来往。除了学生干部之外,对与自己不同年段的同学往往只会知其名而少交往。其原因,据调查询问、有的学生认为是高年级与自己年龄不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相反,少和低年级来往也是由于自己年级高,又有自己的优越感。要注意的是,尽管校内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年级段差异有关,但一些双差生却有可能因受到教师的不正
5、确的歧视或同学的排斥而纠合到一起,这时,年级差异就退居次要地位;相对说来,不同年段的优等生却常“各自为政”,独来独往,较少自发组成学习团体。 (2)校外人际关系 高中生在校外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常会在交往中显示出一定的区域性,在校外,高中生间的人际关系常有以下两种特点: 首先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一般和原来初三的同学往来密切,课余时间常在一起活动,节假日也常结伴外出。但这种状况,会随着在新班级与新同学的逐渐熟悉而改变,高中新生的交往重点转移到新结识的同学,而与原来初中同学的来往则缩小到为数不多的好友,不再象以前那样大范围地聚会来交流各自学校的情况。同时,随着与新同学的友谊进一步加深,还会出现
6、新旧两个交际圈的交叉,从而出现了彼此的人际关系拓展,此时的高中生与原初中而现非同班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将逐步淡化,来往会逐步减少,但也会出现少数好友随年纪的增大,而发展成为持久的友谊。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因而每个高中生部不可避免地处身于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一个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人与人之间常处于交往之中,在交往之中认识上互相沟通,情感上互相交流,行为上互相作用,性格上互相影响。高中生正处于性格、品德、心理个性的发展成熟期,能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他们如果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
7、冷漠的环境中,就有可能变得言语谨慎,情绪压抑,性格内向或是与之相反,出现性格暴躁,易生猜忌等不良性格。如果学生在班集体中有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会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强。 二、人际交往的一般技巧 为了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中生有必要掌握一些交往的实际技巧,一些研究人际关系的专家认为,主要应掌握以下三种技巧。 1、聆听的技巧 聆听在搞好人际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把人际关系融洽与人际关系不良的人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人际关系就越融洽,因为聆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
8、的人”。这在无形之中就能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反之,如果对方还没有把要对你说的话说完,你就听不下去了,就容易使对方的自尊心受挫。通常所说的给人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其中就包括能否认真聆听别人的谈话这一因素在内。甚至可以说这是涉及到一个人给另一个人能否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周围的人们意识到你能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时,他们自然会向你靠近。这样,你就可以与很多人进行思想交流,建立较为广泛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了。聆听对于增进人际关系是如此重要,应该怎样聆听呢?一些研究者认为,主要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耐心聆听。就一般交谈而言,并非总是包含许多信息量的。有时,一些普通的话题
9、,对你来说已经相当熟悉,堪称如数家珍,可是对方却眉飞色舞,谈兴正浓。此时,出于礼貌,你应保持耐心,不能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的神色。一些心理学家指出,我们的说话速度是每分钟120字——180字,而思维的速度却是它的4倍——5倍。所以,对方还没说完,我们也许早就理解了;或者对方只说了几句话,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他所要说的全部意思。这时,我们的思想就会开小差,注意力就会涣散,在外表上就会出现心不在焉的下意识动作和神情,以至对对方的话“充耳不闻”。这样,当对方突然问你一些问题时,如果你只是毫无表情的缄默,或者答非所问,对方就会十分难堪和感到不快。因此,听人谈话时,应精神集中,表情专注,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10、也不要看书看报,哈欠连天,更不要修指甲、剔牙、掏鼻孔、挖耳朵、卷裤腿、脱鞋等,因为诸如此类举止不仅是不礼貌的表现,也无异于告诉对方你不想听了。即使你认为对方的谈话没有价值,也不必马上皱起眉头,或者激烈反驳,可用改变话题的方法暗示你不希望再谈这个题目了。改变话题可用提问的方法,如“我倒想听听你对某方面问题的看法……”“我听说……你说呢”等等。 二是虚心聆听。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而不是演讲比赛。所以,在别人说话时,应抱虚心聆听的态度。有些人惯于在交谈前先对对方抱某种成见,如“这人好吹牛,言过其实……”“这人讲话不得要领,啰里啰嗦”等等。如果有了此类成见,就不可能把对方的话听进去。
11、还有些人觉得某一问题自己知道得比对方多,常常不等人家把话讲完,便插口打断,不顾对方的想法而自己发挥一通,这同样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当然也不能虚心听人家讲话了。在一般社交场合里,如果你不赞成对方的某些观点,可以以婉转的口气这样说:“这个问题值得我想一想”,或“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你想纠正对方的错误,可以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前提下这样说:“我记得好像不是这样的吧!”“似乎有另外一种说法……”这样,就足以使对方心领神会了。在这种场合下,切忌据理不让人,不必要的争辩,会打乱亲切和谐的交往气氛。有时,人们刚刚结识,没谈几句就谈崩了,常常就是由于双方互不让步,都想纠正对方的错误而“好为人师
12、”的结果,这样,当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 三是会心聆听。听人谈话,不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还应该主动地反馈,这应需要作出会心的呼应。在交谈时,你要注意与说话人经常交流目光,不停地赞许性地点头,或作出催促性的手势,并不时地用“哦”、“是这样”等,来表示你在注意倾听,以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讲,也可以有意识地重复某句你认为很重要、很有意思的话。如果你一时没有理解对方的话,或者有些疑问、不妨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来抛砖引玉。此时,对方一般是乐意以更清楚的话来解释一番的,这样就可以把本来比较含糊的思路整理得更明晰了。同时,对方心理上也会觉得你听得很专心,对他的话很重视,因而会产生“酒逢知己千杯少”之
13、感。古语说:“有动于衷必形于外。”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的表情对对方的谈话也总是在作出自然的会心呼应;眼睛凝视对方,表明你对人的谈话感兴趣;如果你东张西望,则说明你心不在焉,有些人会下意识地看看手表,这可能意味着你听得无聊,不想再听下去;当然如果你确实有事想脱身,这倒是一种使人心领神会的暗示。用表情对对方的谈话作呼应时要注意与对方的神情和语言相谐调:当对方说笑话或幽默话时,你的笑声的反馈会增添了他的兴致;他说得紧张时,你的屏气凝神则强化了紧张的气氛。当然,表情呼应应自然坦率,不可矫柔造作。如动辄大惊大怪地挤眉弄眼,尖声大叫,会使人觉得你缺乏修养,乃至滑稽可笑。 2、谈话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
14、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必须始终能意识到双方同时兼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双重角色,意识到言语交往的双向性。换言之,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还应考虑怎样谈才能使对方产生兴趣,易于理解,并根据对方的各种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和方式。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选择话题。与熟人交谈,自然可以开门见山地直接引出各种话题,但与人初次相识,或参加一次社交活动,则应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话题。初次见面,难免要作一番自我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如运用得好,可使你在社交活动中百事如意;反之,就可能给你带来种种困难。那么,怎样作自我介绍才能获得交际的
15、成功呢?一般说来,自我介绍要讲究适度。有人喜欢先作一番自我贬低式的介绍,以示谦虚和恭敬,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在通常情况下,对方或许是觉得你是老生常谈,言不由衷;或许可能真的认为你不屑一谈,那就弄巧成拙了。当然,也要避免一开始就炫耀自己博学多才,显得锋芒毕露,令人生畏;或使人觉得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才能给人以诚恳坦率、可以一谈的印象。在自我介绍之后,就要选择话题了。为了能使话题成为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和纵情畅谈的开端,话题应达到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讨论的余地,好谈。找话题的方法主要有:①中心开花法。面对众多的陌生人
16、,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题,围绕着人们的注意中心,引出许多人的议论,导致“语花”四溅,形成“中心开花”。②即兴引入法。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③投石问路法。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④循趣入题法。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生发,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最熟悉、最有话可谈也最乐于谈的。 二是讲究对话。社交性谈话,既不同于个人的自说自话,也不同于当众演讲,而是交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对话的本质并非在于你一句我一句地轮流说话,而在于相互间的响应。真正成功的对话,应该是相互应答的过程: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应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对对方的每句话都应作出反应,并能在自己的说话中适当引用和重复。这样,彼此间心理上就真正沟通了。为了能成功地进行对话,应避免以下10种不正确的对话方式:①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扰乱别人的思路;②忽略了使用解释与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③由于自己注意力的分散,迫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④像倾泻炮弹似的连续发问,使人穷于应付;⑤对他人的
相关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pptx
高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板(10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性教育内容与方法.pptx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性教育的关系.pptx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时间管理教学设计
高中生的性心理和性教育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教育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网址: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1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