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大家都知道,运动对健康有益,这已经成为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道理。
研究表明,定期运动的人通常比不运动的人身体状况更好,寿命更长,甚至心理状态也比不运动的人更积极乐观。
但,关于运动对健康的益处,许多人只停留在表面,认为“多运动,身体自然更健康”。其实,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是的,运动确实有益健康,但如果没有注意到这四个方面,运动的好处可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
1. 运动量过大,反而让免疫系统受损
先说个令人吃惊的事实——运动过量可能伤害免疫系统。
看似荒谬?但却是经科学研究证实的。大量的高强度运动,尤其是长时间的剧烈训练,会使体内的免疫细胞出现暂时的“饥荒”状态。
这时候,运动员可能会比平常人更容易生病,甚至感染病毒或细菌。
这是因为运动过度时,体内的压力激素——皮质醇会显著上升,这种激素本来是用来帮助人体应对压力的,但过量的皮质醇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免疫细胞的数量下降。
数据显示,在马拉松赛跑后,约有一半的运动员会在赛后两天内感冒,这种现象称为“运动诱发免疫抑制”。
那么,运动的益处是否就此抵消了呢?并非如此,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量,免疫系统便不会因此受损。
研究还表明,适量的运动反而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问题出在“过量”两个字上。所以,适度的运动量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而极限运动则要谨慎对待。
2. 身体健康,心理状态更重要
运动的益处不仅仅体现在身体健康上,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听说运动能够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增强自信。
这些听上去像是“鸡汤”,但它们背后却有着扎实的科学基础。运动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化学物质,俗称“幸福荷尔蒙”。
这种物质不仅能提高人的愉悦感,还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然而,问题来了。虽然大部分人通过运动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但运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灵丹妙药。
对于一些心理疾病患者,尤其是那些长期遭受严重焦虑或抑郁的人,过度依赖运动来调节情绪,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
研究表明,过于强调运动的积极作用可能掩盖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导致患者忽视了必要的心理治疗。
因此,运动在心理调节上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它应该与心理治疗和咨询等其他方法结合,而不是取而代之。
3. 运动不当,可能加重关节负担
说到运动,不少人会自然联想到“跑步”这个简单且直接的方式。的确,跑步是一项非常好的有氧运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减脂。
然而,长时间高强度的跑步,却会给膝盖和其他关节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那些体重较重或膝关节本身存在问题的人群,频繁跑步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的损伤甚至提前老化。
运动的另一个危险信号是过度依赖某一种单一运动方式。
比如,有些人喜欢高强度的跳跃训练(比如跳绳、跨步跑等),这种运动虽然能够帮助增强心肺功能和爆发力,但对于关节的压力极大,长时间反复运动可能导致软骨磨损,甚至关节炎。
因此,在运动时,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运动项目至关重要。
如果已经有关节问题的人,可能就不适合长时间跑步或跳跃,应选择低冲击的运动,如游泳、骑行、瑜伽等。
4. 健康饮食,才是运动效果的加速器
运动本身确实能增强体质、减肥、保持健康,但如果没有配合合理的饮食,运动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这里的“饮食”不仅仅指“多吃蔬菜和水果”,还包括合理的营养搭配和补充。
研究表明,蛋白质对肌肉恢复和增长至关重要,而一些碳水化合物则能帮助在运动后补充能量,提升运动后的恢复速度。
举个例子,跑步的人常常会有“跑步后饿”的感觉,这时如果随便吃一些高糖的零食,不仅不会对身体有帮助,还可能让体重出现反弹,甚至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合理的饮食能够帮助身体在运动后恢复肌肉,促进代谢,同时还能够提升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减少因剧烈运动引起的自由基损伤。
特别是在运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可以加速肌肉恢复,避免因运动过度导致的伤病。
这时,有人可能会问:“不吃东西不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若想发挥运动的最大效益,合理的营养补给至关重要。
针对运动的最佳时机,许多健身爱好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喜欢早晨起床后运动,觉得清晨空气新鲜,精力充沛;
而有的人则偏爱晚上运动,认为这是释放压力的最佳时机。实际情况如何呢?不同的研究结果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研究显示,早晨运动有助于提高全天的新陈代谢率,但晚上运动能帮助消耗一天积累的压力,且由于体内温度较高,肌肉的活动能力较强,运动表现可能会更好。
换句话说,运动的最佳时机应该根据个人的作息和身体状态来决定,而不是盲目跟风。
所以,关于运动时间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且能持续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李丹妮.告别误区,运动效果才好[J].工友,2022,(02):60-61.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