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拔罐的作用 中医拔罐治疗多种疾病

拔罐的作用 中医拔罐治疗多种疾病

  对于拔罐,相信我们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相信也有很多朋友都体验过的。拔罐能够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气,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还有缓解身体疲劳的作用。但是拔罐也不能盲目进行,否则也是会有伤害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拔罐的作用具体有哪些吧。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穴位拔罐有哪些作用

  肚脐上拔罐有什么作用

  肚脐的穴名叫“神阙”,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接受营养,所以脐是“生命之根蒂”,神气出入之门户。任脉总领一身之阴经,循行于胸腹正 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所以神阙穴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具有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 调经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敷脐药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而治病的,如果能在拔罐之后直接将药物敷于脐部,则效果更加显著。

  神阙穴拔罐应注意,罐内的负压不易过大,拔罐时间不易过长,最好选择负压罐,因为负压罐容易调整负压,而且不易烫伤皮肤,当皮肤出现充血或轻度瘀血时即可起罐。

  四关穴拔罐有什么保健作用

  四关穴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合谷穴与太冲穴都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两穴合称为“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出发,沿着手臂外侧,终止于头面部的迎香穴。因此头面部以及五官的疾病,如头痛、咽喉肿痛、口干、流鼻血、牙痛、口眼歪斜等均可通过合谷穴 拔罐进行治疗和预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同时合谷穴经常拔罐还可保持大肠经的气血畅通,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及时排出体外。

  足厥阴肝经从足出发,沿着下肢内侧,绕过生殖器,循着两胁,上达头顶。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开窍于目。太冲穴为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因此太冲穴拔罐可以防 治人体的精神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筋脉拘急等疾病。太冲空经常拔罐可以调整血压,使血压趋于正常,并具有增 强性功能,调整情绪,清头明目的作用,使人具有的精力和舒畅的情绪面对生活。

  足三里穴拔罐具有哪些保健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 面、胸腹部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外,对于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疮、哮喘、心悸、 高血压、腹痛、泄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经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足三里穴 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的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民间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经验之传。既古时候,民间常 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预防疾病。其实只要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

  格鲁吉亚是世界上著名的 长寿地区,在那里盛行着一种放血方法,即采用极为简单的工具,从腿膝的外侧(正好是足三里穴)刺入使血滴出。每年用这种方法定期放血,一般是在体力充沛, 体内毒素过剩时使用。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位114岁的哈拉吉亚老人回答道,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做了,他曾祖父教导说:“不这样,你就不能长寿。”

  为什么大椎穴拔罐可以治疗和预防感冒

  大椎穴乃督脉之穴。“督”有总督、督促之意。督脉行于人体脊背正中,上至头面,入络于脑,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脉气的作用,故督脉有“总督诸阳”和“ 阳脉之海”之说。大椎穴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之阳气,联络一身之阴气的作用。所以经常在大椎穴拔 罐,具有调节阴阳,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预防感冒、咳嗽、头痛、中风等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为什么涌泉穴拔罐法具有祛除浊气的作用

  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均与肾气的盛衰直接相关,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骨坚齿固,发泽耳聪;肾气衰弱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骨松齿脱,发枯 耳背。所以古人非常重视人体的肾脏,称之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之源”。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的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重着粘 腻,容易蕴积于下,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多种疾病。所以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排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 阴肾经的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的精力充沛,具有固齿乌发、聪耳明目、延缓衰老的作用。如果能够在涌泉穴刺血拔罐效果更好。

  为什么三阴交穴拔罐具有调补精血的作用

  三 阴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赖后天的滋养,后天赖先 天的促动。所以要经常拔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因而可以达到调补精血,健康长寿的目的。

  哪些穴位拔罐具有增补元气的作用

  关元、气海、命门穴拔罐具有增补元气的作用。由于气海和命门穴同属于任脉,距离较近,所以可将此二穴同时吸拔于一个罐内。

  关 元与气海穴都具有强壮作用,为中老年保健的重要穴位。古人认为气海穴“为元气之海”;关元穴亦称为丹田,是人体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命门穴位于背部正 中第二腰椎棘突下,是督脉的重要穴位,为“生命之户”,乃真气出入之所,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人至晚年往往肾气虚损、阳气衰微,所以经常拔这几个穴位具有 培补元气,益肾固精,延年益寿的作用。

  为什么膀胱经走罐可以疏通五脏六腑的经气

  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走罐,具有疏通五脏六腑的经气,调整全身的气血运行的作用,是中老年保健的常用方法。因为膀胱经从头至足,纵贯全身,五脏六腑的经 气均在背部输注于膀胱经上,膀胱经在背部的十二个背俞穴即是五脏六腑的经气所输注的部位。所以膀胱经走罐可以疏通五脏六腑的经气,调整全身的阴阳平衡以及 气血运行,另外还通过脊神经根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 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在背部两侧涂上适量的润滑油,将罐吸拔于患者的背部,也可先将罐拔于背部,再涂润滑油,然后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上下来 回推拉罐具多次,直到皮肤出现瘀血为止,注意拔罐负压不易太大,以免病人感觉疼痛或推拉罐时损伤皮肤。

  应用拔罐疗法如何预防腰背部疼痛

  腰背部疼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主要是由于急性扭挫伤、长期慢性劳损或外感风寒之邪导致经络气血不通所致。背部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所循行,所以取穴以取督脉和 膀胱经的穴位及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手法多采用走罐法或多罐留罐法。如可选取腰背部的夹脊穴、背俞穴和命门、委中、腰脊、腰眼、阿是等穴拔罐或走罐,以疏 通腰背部的经络,促进腰背部的气血运行,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状态,所以对于预防和治疗腰背部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应用拔罐疗法如何预防颈椎病

  对于那些经常伏案工作的人,或长期用枕不当,睡眠时颈部得不到支撑,头部呈强迫性低头姿势的人来说,最容易患颈椎病。而经常在颈部两侧的夹脊穴和颈肩部 的肩井、天宗、秉风、肩外俞、阿是穴等穴位拔罐,或者在颈部疼痛部位走罐,具有疏通颈部经络,调整颈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所以对于颈椎病的 病人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应用拔罐法如何预防呼吸系统的疾病

  选择天突、肺俞和风门穴。天突穴皮肤不平,应选用口径较小的罐;肺俞和风门距离较近,可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将两穴同时拔于一个罐内。每周治疗1次,4~8次为1疗程,一般在感冒季节或寒冷季节拔罐。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是由于外感风寒之邪所引起或诱发,天突为任脉之穴,位于骨上窝正中,是气体流经之穴;肺俞为肺经的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肺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邪侵入人体首先伤及于肺脏;风门顾名思义乃外邪出入之门户,善治一切风症;所以经常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具有宣肺止咳,解表通络,调理 气机的作用,对于经常患感冒、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利用拔罐疗法如何预防胃肠道疾病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经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足三里穴对胃肠道的功能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所以有 “肚腹三里留”之说。脾俞是脾经的经气输注在背部的穴位,中脘是胃经的经气汇聚于腹部的的穴位,所以经常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具有健脾益气,调理肠胃的功 能,对于容易患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人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采用拔罐疗法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重要穴位,为四总穴之一,与奇经八脉中的阴维脉相通,合于胃、心、胸。心包乃心之外围,对心脏具有保护,代心受邪的作用,所以经常在 内关穴拔罐,能激发心包经的经气,使心包经的气血畅通,对心脏也有重要的调整作用。心俞是心经的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膻中乃心包经的经气汇聚于腹部的穴 位,气之会穴,所以在这三个穴位经常拔罐,具有宽胸利膈,定心安神的作用,可以防止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现血管硬化,拔罐疗法能够预防吗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相继老化,疾病也会越来越多,即使没有疾病,随着机体的老化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或不便。血液在脉管中流淌,终年循环不息,血液中的一些脂肪或杂质沉积在血管的上,天长地久,越积越厚,使血管壁变硬,血管腔狭窄,这就是动脉硬化的根本原因。

  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大多数老年性疾病都与血管硬化有关。如脑动脉硬化出现脑血管病;眼底动脉硬化出现老花眼;冠状动脉硬化出现冠心病;四肢动脉硬化出现活动 迟缓等等。另外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肿瘤等疾病无不与血管有关。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流缓慢,导致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营 养供应不足,毒性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附着在血管壁上,反过来加重血管壁增厚变脆,管腔狭窄,同时毒性物质通过血管壁被组织器官重新吸收,也容易引起许 多疾病。

  拔罐疗法可刺激血管壁收缩和舒张,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应,加速有毒废物的排除,因而对于动脉硬化可起到预防作用。

  拔罐能治疗哪些疾病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相关知识

排毒拔罐疗法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
拔火罐能治中暑吗?详解夏天拔火罐能治疗哪些疾病
拔火罐方法多种多样 中医拔罐也要“对症下罐”
中医拔罐的种类 拔罐的好处
【中医拔罐的作用】
拔罐疗法 中医拔罐的治疗机理及方法
拔罐适用于哪些疾病 拔罐的好处
〖拔罐疗法,中医常见的八种拔罐养生方法〗
中医拔罐疗法
中医特色治疗——拔罐

网址: 拔罐的作用 中医拔罐治疗多种疾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2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