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超重与肥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在此背景下,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玉教授及兰大一院临床营养科的刘蓉主任医师接受了奔流新闻的采访,共同探讨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地减重和建立健康饮食习惯,以促进减肥目标的实现。
据刘蓉介绍,超重和肥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23年数据显示,甘肃省成人超重率高达36.14%,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肥胖的主要人群,而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也达到了13.04%。这种严峻的形势亟需我们加强干预。
了解超重和肥胖的定义至关重要。刘蓉提到,体质指数(BMI)是判断超重与肥胖的有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据国际肥胖分级标准,BMI在28.0至32.5kg/m²之间被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为32.5至37.5kg/m²,重度肥胖为37.5至50kg/m²,而极重度肥胖则在50kg/m²以上。此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则可诊断为腹型肥胖,而腰臀比则提供了另一种评估方式。
为了应对超重和肥胖现象,王玉提出了“五条建议”以帮助人们实现减肥目标,这些建议可以总结为“三减三健”。建议大家从“减盐、减油、减糖”入手,来实现健康的口腔、体重和骨骼。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加体重,并加重心肾负担。因此,建议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选择更健康的天然食材,使用香料代替盐。
油脂摄入过多也是造成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王玉建议通过蒸、煮或炖的烹饪方式来减少油脂的使用,并使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他同时强调,高糖饮食不仅增加热量摄入,还会导致血糖波动,建议减少含糖饮料和甜点的消费,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同时关注食品标签中的“添加糖”内容。
刘蓉建议的五条饮食习惯包括:控制每日能量摄入,建议降低30%-50%或减少500-1000千卡;合理规划饮食,推荐的三餐比例为早中晚应为3:4:3,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高能量食物,饮食应尽量清淡,减少油炸、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等。此外,每日的食盐及油的摄入量也应有所限制;通过定时定量进餐,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细嚼慢咽等,确保充足的活动和规律的作息。
最后,刘蓉提到,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质,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都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关键要素。通过科学的减重策略,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效走向更健康的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