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9日电(记者温源)当前,“保本高息”“专家保证”等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9日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
据介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通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一是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二是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三是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首先,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保本高息”“专家保证”等均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应提高警惕。其次,不轻信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首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颁发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传播的“小道消息”以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此外,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消费者应对陌生来电、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诱导投资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拒绝与陌生人共享实时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聚财猫集资诈骗案曝光:投资者的陷阱
如何防范涉老骗局?四点防诈建议教大家远离养老诈骗
《揭示健康猫非法集资诈骗真相:如何防范这类陷阱》
斩断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 撕开网络欺诈5张“假面具”
《当心!网络诈骗新套路:揭秘“支付宝小荷包”陷阱》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从我做起
揭露骗局套路 防范涉老诈骗(以案说法)
《00后诈骗团伙玩转“支付宝小荷包”:互联网金融背后的黑幕与警示》
冒充“上海期货交易所”,警方揭露“期货理财”电诈新骗局
关注网络诚信建设:撕开网络欺诈5张“假面具”
网址: 金融监管总局:防范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