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9月4日讯 虽然说夏秋和海鲜更搭配,但副溶血性弧菌和海鲜可能更“登对”!不少朋友在吃海鲜时,一味追求冰爽鲜甜的口感,喜欢生食或稍微加热就吃,这无疑使自己暴露在副溶血性弧菌的“魔掌”中了。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呢? 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发布安全提示。
副溶血性弧菌非常“重口味”,是嗜盐性细菌,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含盐环境中。在海水、海底沉积物、海鲜产品的表面和体内都可生存。它主要污染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甚至淡水水产品中也有检测出它的踪迹。副溶血性弧菌如果沾染上抹布和砧板,可在上面存活1个月以上。
当然它也有弱点:不耐热、不耐酸。加热到56℃以上持续5分钟,或90℃加热持续1分钟,或用食醋浸泡5-10分钟,一般可将该菌杀死。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食用未煮熟烧透的海产品或其他被污染的食品,都有可能感染。
从进食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到发病,快的可以2小时,慢的会有1-2天潜伏期,大多数人在感染14-20小时内有症状。中招的表现主要的急性肠胃炎,出现肚脐周围阵发性绞痛和水样便,持续2-3天,一般恢复较快。但少数病人会发展至脱水、休克。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三大特点
副溶血性弧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它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有以下三大特点:
1、夏秋季高发:感染多发生在5-11月,即夏秋两季,高峰期集中在7-9月,冬季极少发生。
2、各年龄段均可感染:男女老少均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可不要掉以轻心!
3、沿海地区高发:海滨城市环境优美,是人们常选择的旅游度假胜地,游客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产品腹泻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内地在方便购买海产品的同时,也增加了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概率。
怎么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从海产品的捕捞到加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对待:
1、副溶血性弧菌在海洋生物体表体内都可生存,在捕捞海产品后,要及时冷冻,让细菌繁殖率降低。
2、海产品的运输尽量全程冷链,避开温度高的环境。
3、加工海产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交叉感染,烹饪时要高温煮熟。
4、加工海产品的容器、砧板和刀具在使用后要严格清洗和消毒。
5、尽量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不要美了嘴,却苦了肠胃。
6、在室温下,食物烧熟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剩余饭菜应该尽早放置在冰箱里面,减少细菌的活跃程度;隔餐剩菜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7、食用海鲜后,一旦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信网记者)
相关知识
今天,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提醒!
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建议:饮水机选择热水口出水饮用
安全食用海鲜有讲究
清明时节话养生,身清心明助健康!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建议→
安全吃海鲜必须知道的8件事
重要!河南疾控中心发布健康风险提示
江海疾控中心发布6月健康风险提示
警惕疟疾,中疾控发布国庆假期出境游健康提醒
吃海鲜拉肚子吃什么药
又到了吃海鲜的时候!这样吃海鲜才健康
网址: 吃海鲜拉肚子可能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青岛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