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多项研究证实:下午五点不再进食对健康有诸多益处

多项研究证实:下午五点不再进食对健康有诸多益处

01

近年来,间歇性禁食(轻断食)作为一种流行的饮食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过午不食”,即每天下午5点后不再进食,被认为对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近期,多项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饮食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抗衰老、抗炎和改善脂肪肝等。

间歇性禁食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每日限时进食:每天进食8小时,其余16小时禁食。

5:2间歇性禁食:每周有规律地吃5天,另外2天少吃。

隔日禁食:每隔一天禁食。

02

2024年11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湘雅二医和衡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氧化还原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ime-restricted eating reveals a “younger” immune system and reshapes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human》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参与者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进食,其余时间禁食,不仅能够减肥,还具有代谢益处,发挥抗炎和抗衰老作用,并且参与者的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趋于年轻化。

图片

2024年7月,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胞·代谢》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microbial metabolite inhibits the HIF-2α-ceramide pathway to medi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ime-restricted feeding on MASH》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在每天上午7点到下午5点进食,其余时间禁食的情况下,脂肪肝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这种改善与肠道中瘤胃球菌的丰度上升有关。

2024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营养与糖尿病》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ate eating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glucose tolerance, independent of body weight, fat mass, energy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in prediabetes or early onset type 2 diabetes》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下午5点后摄入超过全天45%热量的人,血糖耐受性更差。这表明,无论体重、体脂、饮食结构如何,晚上进食过多都会影响血糖代谢。

过午不食有益的机制可以解释为:

代谢变化:夜间,人体代谢葡萄糖的能力受到限制,因为胰岛素的分泌减少,细胞对这种激素的敏感性也会因昼夜节律而下降。因此,什么时候吃东西变得非常重要。

图片

激素调节:过午不食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尤其是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从而改善代谢健康。

肠道健康:限时进食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03

综上所述,过午不食不仅有助于减肥,还具有抗衰老、抗炎、改善脂肪肝和血糖耐受等多种健康益处。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依据,支持将过午不食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

Chen, Yiran, et al. "Time-restricted eating reveals a “younger” immune system and reshapes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human." Redox Biology (2024): 103422.

Zhang, Yi, et al. "A microbial metabolite inhibits the HIF-2α-ceramide pathway to medi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ime-restricted feeding on MASH." Cell Metabolism 36.8 (2024): 1823-1838.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多项研究证实:下午五点不再进食对健康有诸多益处
过午不食,有益于健康长寿,再次被科学研究证实
【南方都市报】下午4点后不再进食,这种减肥法靠谱吗?医生研究证实:靠谱
8项研究证实:“多喝热水”确实有益健康
Cell Metab:“过午不食”的科学依据来了!临床研究证实,下午3点后禁食能给人体代谢带来重大改变
Cell Metab:“过午不食”的科学依据来了!临床研究证实,下午3点后禁食能给人体代谢带来重大改变@MedSci
过午不食益处大!多项临床研究:过了5点不吃东西,抗衰、抗炎,且改善脂肪肝
研究证实“挨饿”也有好处:不仅益脑,还能延寿
结婚对健康有诸多好处
多项研究证实过度加工食品会危害健康

网址: 多项研究证实:下午五点不再进食对健康有诸多益处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