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宫恩莹团队近期在《JAMA Network Open》和《PLOS Medicine》连续发表两项重要研究成果,系统验证了基于数字健康技术与强化基层医疗体系的“SINEMA干预模式”对农村地区脑卒中患者的长期健康改善效果。该模式曾被全球心血管联盟纳入全球心血管二级预防行动计划的典型案例,推动全球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策略的实施。此次研究进一步为资源有限地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策略的长期效果提供了高质量循证证据。

1.png

2024年12月3日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发表的题为“Primary Care–Based Digital Health–Enabled Strok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Long-Term Follow-Up of a Clus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文章重点关注了干预后6年患者血压变化及脑卒中复发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比对照组低2.8mmHg,脑卒中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了23%,绝对风险下降6%。

2.png

2025年3月27日,在PLoS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ong-term mortality outcome of a primary care-based mobile health intervention for stroke management: Six-year follow-up of 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利用区域死亡监测数据及口头尸检调查数据,分析了SINEMA干预后6年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情况,研究发现干预组全因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27%,证实SINEMA模式对降低长期死亡风险的深远影响。 

3.png

该研究的创新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社区短期干预的局限,实现了从短期效果到长期健康收益的跨越。首先,与多数仅关注短期效果的社区干预研究不同,SINEMA模式通过6年随访数据首次系统证实了基于社区的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策略对控制风险因素、降低卒中复发的可持续改善作用。其次,该项目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医疗,通过移动健康工具的利用整合患者用药提醒、村医随访管理,为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一套可推广、低成本的慢病管理策略。此外,SINEMA干预模式通过强化初级卫生体系将慢性病照护重心从医院下沉至社区,践行了“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疾病管理及群医学理念。

本研究由宫恩莹研究员团队与昆山杜克大学、武汉大学阎丽静教授团队合作开展。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H822012203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605000)、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基科费(2022-ZHCH330-01)等项目支持。宫恩莹研究员为两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知识

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全国首家慢病健康管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落户河南
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农业部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实训室安全应急预案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会议即将召开
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做“排头兵”

网址: 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