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儿科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熟练掌握小儿补液方法,因为这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派上用场。那么,面对一个因各种原因而脱水的患儿,我们该如何进行补液呢?这其实可以概括为“三步走”策略,即“三定、三先、两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这篇文章,详细了解这“三步走”策略的具体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患儿的一般情况来评估其脱水程度。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准确评估了脱水程度,我们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补液方案。
*尿量是评估脱水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易于观察,而且对于临床诊断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通过血气及电解质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脱水的渗透压类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渗透压类型的判断主要依据血清钠浓度。低渗状态,即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通常预示着最严重的脱水症状,可能伴随休克和脑水肿的风险。等渗状态,即血清钠浓度介于130至150mmol/L之间,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而高渗状态,即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其脱水症状相对较轻,但可能出现口渴、精神症状明显、循环障碍不明显以及脑血管扩张等症状。
(2)在判断并发症时,我们需特别关注代谢性酸中毒。腹泻、酮体产生、乳酸堆积以及尿量减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其发生。此外,代碱(代谢性碱中毒)有时也可能出现。
对于不同类型的脱水及其并发症,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补液策略。轻中度脱水的门诊患儿,若无明显呕吐、腹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通常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ORS)。而对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重或腹胀的患儿,则可能需要静脉补液。对于重度脱水伴明显周围循环衰竭的患儿,首先需要进行扩容治疗,定量通常为20ml/kg,且总量不超过300ml。
定性:采用2:1等张含钠液,即2份9%NS(生理盐水)与1份4%NaHCO3混合。若酸中毒症状严重,则可直接使用4%NaHCO3进行补液。
定时:建议在30至60分钟内完成补液。
相关知识
如何有效争取升职:掌握关键策略与技巧
健康科普 关于健步走科学的方法您掌握了吗?
脱水补液策略大揭秘!
教师心理健康三大策略,你掌握了吗
预防小儿腹泻脱水,科学补液是关键——好宝宝网育儿指南
赛前脱水管理:科学策略与关键步骤
《打造高效保健品销售策略:掌握关键技巧,提升业绩ply》
掌握大健康产业的关键:私域运营的成功策略
从母乳到辅食,儿童营养过渡的关键策略
掌握跑步的技巧 轻松完成跑步锻炼
网址: 儿科补液的关键技术:“三步走”策略您掌握了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