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减肥产品火爆背后还存在监管漏洞 树立常识小心减肥误区

减肥产品火爆背后还存在监管漏洞 树立常识小心减肥误区

减肥误区——
胖瘦有严格的标准,一味求瘦反有害

  据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公布的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到2010年,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1%和39.8%,肥胖率分别为9.9%和13.0%。由此看来,减肥潮并不是没有根据。

  “超重人数增长是事实,不过是否需要减肥是有严格标准的。”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介绍,目前一般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瘦。该指数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值大于24为超重,BMI值大于28为肥胖。只有超重或肥胖的才需要减肥。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琴璐补充表示,有些人虽然BMI指数没有超重,不过由于长期久坐等原因,导致腹部脂肪堆积,这也是肥胖的危险信号。我国男性正常腰围应控制在85厘米以内,也就是两尺六以内,女性腰围应控制在80厘米以内,也就是两尺四以内,只有超出才需要减肥。

  刘欣指出,人的体重发展到肥胖阶段有个“三部曲”,即从正常体重到超重范围,再到肥胖的过程。如果是处于超重阶段,要提醒自己注意,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体重,如不熬夜、多运动、少吃甜食等。只有到了肥胖阶段,才需要通过一些外部手段去解决。

  然而,很多并不需要减肥的人正成为减肥大军中的一员,往往还采取不科学的方法。“很多年轻女性不明白健康体重是多少,一味追求瘦。”刘欣表示,除了试用各类减肥产品,她们常通过节食来减肥,这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对青春期女性危害更大。此外,盲目减肥会导致胆结石、人体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疾病。

树立常识——
减肥不等于出汗、减体重,减肥主要是减脂肪

  在很多人印象中,减肥就是把体重减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梅研究员表示,减肥过程中过度关注体重其实是认识有误区。

  王梅研究员指出,肥胖对健康构成危害,主要是指脂肪超标有害,而不是指所有体成分都对健康有害。体成分包括脂肪、骨骼、肌肉等,只有脂肪超标,积累到身体各个部位,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减肥主要是指减掉多余的脂肪。

  “有些人通过节食或服用减肥产品减肥,体重是降下来了,不过肌肉等也跟着脂肪一块下降,这并不是科学减肥。”王梅说,还有人认为出汗就是减肥,这也是误区。人体是需要水分的,过度脱水会影响代谢,短时间大运动量消耗,似乎是体重下降了,但运动后需要喝水,又重新补充回来了。

  王梅研究员指出,要科学减肥,还是要从吃和动上做文章,即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迈开腿不只是走走,但也不是要高强度大运动量,而是提倡长时间的中小强度运动。一般建议每天有氧运动45分钟至1个小时,慢跑、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做有氧运动的时候,配合做一些力量训练,如借助器械锻炼,可起到塑形作用,还可增加肌肉体积。肌肉含量高的人基础代谢率也比肌肉含量少的人高。“形象地说,就是肌肉含量高的人,坐着也比那些肌肉含量少的人更能消耗热量。”

  在饮食上有所控制,也不只是控制餐数。不正常进餐,容易造成血糖低,且控餐后再突然进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反倒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不利减肥。王梅建议,在饮食上,减肥人群可以三餐正常进食,只是每顿吃七分饱,少吃油炸和甜食,多吃鱼肉鸡肉等优质蛋白,多吃蔬菜水果。(采写:《健康时报》记者 杨小明 栏目统筹:马龙)

相关知识

保健品黑洞就是监管的漏洞
网红减肥药含违禁成分 微商卖假药凸显市场监管漏洞
网红减肥药含违禁成分 微商卖假药凸显市场监管漏洞
减肥训练营火爆背后:是健康救赎还是金钱陷阱?
减肥产品市场混乱 你是否真的需要减肥?
产后减肥存在哪些误区?产后如何护理最健康?
减肥被骗!广州健康管理中心减肥过程漏洞重重只为让你继续购买
瘦吧科学减脂火爆背后:肥胖人群更青睐
产后妈妈减肥的八大误区
剖腹产妈妈,产后减肥6个误区要小心~

网址: 减肥产品火爆背后还存在监管漏洞 树立常识小心减肥误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