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喜欢运动的人选择在晚上跑步。尤其是夏秋季节,夜跑的人非常多。
事实证明,跑步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此项目没有场地的限制和器械的要求,随时随地,想跑就跑。秋季夜间凉爽、舒适,相比白天少了紫外线的照射;夜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多,相比早晨空气质量更好。在夜间进行有氧运动,可以让人放松一整天紧绷的身体。运动产生的轻微疲劳感,还会让人睡得更香。利用跑步的时间放空大脑,可以释放坏情绪,让人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更好,工作和学习效率也会提升……
夜跑好处多多,那么,关于夜跑的那些事儿,你都知道吗?
合理安排时间,不要空腹跑步
夜跑的最佳时间段是晚饭后一小时或者睡前两小时。跑步的时间太晚,容易造成大脑兴奋,可能影响到睡眠。
不建议空腹运动,夜跑前如果来不及吃晚饭,可提前补充一些易消化食物,如面包、香蕉。跑前要补充200~300毫升的水,或者随身携带运动饮料,随时补充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消耗掉的水分。运动前切忌吃高纤维、高脂肪食物,以免在运动中出现胃肠不适的状况。
提前规划路线,注意环境安全
规划夜跑线路时,住所周边自己熟悉的路线为首选,切忌跑从来没有跑过的线路或人迹罕至的道路。务必选择有路灯的路段,最好选择有摄像头监控的区域。道路要选择路面平整、车流量较少的路段,学校操场、公园、绿道、小区内部步道都是较好的夜跑线路。围绕着小区的街区环线跑步,也是不错的选择。但由于排水需求,路面大多侧倾,可能会影响跑姿,这种情况可以换方向跑,比如这次逆时针跑,下次就顺时针跑。
出发时间不要太晚,出发前将路线告诉家人。随身携带手机,有条件的话找个跑友一起跑。夜跑时不建议戴耳机,因为夜间人的视觉能力已经减弱,如果再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将会增加不安全因素。
注意:跑步前记得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充足的热身会逐渐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让血液流向肌肉,为随后的持续运动做好准备。同时,热身也可以避免在后续的运动中受伤。
夜跑的强度不宜过大,跑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速度,毕竟光线条件不如白天,高速奔跑会增加受伤的风险。从减脂健身的效果看,一般推荐中等强度运动。
夜跑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内,跑步者要保持均匀的运动节奏。中等强度运动时的主观感觉是“稍微有些”“微微出汗”,运动中应达到的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4%~76% (最大心率=207-0.7×年龄) 。
建议成年人每周做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跑3~5次,每次30~6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是跑步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来源:健康中国、山东省科协
声明:文章图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山东科协每日科普】关于夜跑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关于夜跑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世界水日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关注体重,助力健康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这些减肥谣言,你信了几个?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涮火锅时,毛肚“七上八下”的吃法安全吗?
【健康科普】夜跑的最佳时间段,你知道吗?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不同年龄段怎样养出健康好骨骼?
夜跑的最佳时间段,你知道吗?|科普时间
关于健康证的那些事儿,你知多少?
网址: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关于夜跑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