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星辰轨迹:航天员的作息与日常

星辰轨迹:航天员的作息与日常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航天员们如何安排他们的作息与日常?从晨光初破到星河低垂,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探索这既严谨又奇妙的宇宙生活。

01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宇宙的节奏

《怎样在太空中敲钉子:我的国际空间站生活》有相关描述, 在宇宙空间的生活,时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每天,宇航员们在格林尼治时间的早上6点左右开始新的一天,按照预先设定的日程表进行活动。
这份日程表由地面规划人员精心制定,详细列出了每一天的任务和活动。虽然宇航员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总体上必须严格遵守。
除了执行分舱段的工作和进行科学实验,宇航员们还必须参加每天至少两小时的必修体育课,以保持身体健康,在失重的环境中维持身体机能。
就连午餐和晚餐时间,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以确保宇航员们的饮食规律,维持营养均衡。
每天早晚的碰头会,是宇航员们与地面专家沟通的重要环节。双方会详细讨论当前的工作进展和注意事项,确保每项任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完成。
专家们会对宇航员们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如某项实验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因为空间站可能会改变方向。所有的指令和谈话都会被详细记录,宇航员们必须无条件执行。
到了晚上,宇航员们需要向地面专家报告当天完成的任务,提供详细的时间、结果和文件存放位置等信息,以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连续性。
在格林尼治时间晚上10点左右,宇航员们结束一天的工作,熄灯休息,为第二天的挑战做好准备。

每天在格林尼治时间的早上6点左右起床,接着是分配好的个人卫生程序时间。在电脑上,由规划人员制定的一天的日程表已经在等待着你。很明显,你可以穿插或更改某些项目,但总的来说,你必须遵守日程表,除了分舱段的工作和进行实验外,还有必修的体育课:每天至少两小时。午餐和晚餐时间也是规定好的。在日程表上,永远都有早晚碰头会(DPC: daily planning conference)。我们所有人都聚在一起,与地面专家连线,详细讨论当前的事务。他们说:“伙计们,今天我们要干这个,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这项实验必须要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因为稍后空间站将改变方向。”双方的谈话均记录在案,我们必须无条件执行指令。到了晚上:“伙计们,请报告你们完成的任务。”我们开始报告。专家们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们是什么时间完成这个的?你们得到了什么结果?记录结果的文件放哪儿了?”格林尼治时间晚上10点左右熄灯。

02航天员营养与健康保障的挑战与措施

根据《航天医学工程基础》的描述, 在载人航天活动中,航天员的营养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航天环境的特殊性,航天员面临着消化系统反应、代谢变化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航天员的营养与健康。
消化系统反应方面,航天飞行初期,航天员常出现食欲减退、嗅觉和味觉敏感度减低等胃肠道不适反应。这些反应与失重环境、运动量减少、食品及饮水系统的特点等因素有关。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后来的航天任务中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如优化食品配方、提供符合地面饮食习惯的多样化食品等。
代谢变化方面,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会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和骨量减少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改变的结果。为了维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需要制定合理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并根据飞行时间和航天员的运动量进行适时调整。同时,补充某些必需氨基酸和营养素制剂也有助于纠正航天员的代谢变化。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航天员的营养与健康,必须针对航天环境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供符合合理营养要求且接受性好的膳食、制定合理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以及根据航天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等。

航天员营养和食品医学保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适合航天特殊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和饮食制度,并提供达到食品卫生学标准,失重时使用方便安全,尽量符合地面饮食习惯和多样化的食品、包装及附属装置。
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出现体重减轻,体成分改变,水和电解质丢失,肌肉萎缩和骨量减少等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改变的结果。为了维持航天员生命,对抗航天环境因素导致的不良生理变化,保证其身体健康,必须供给航天员食品。
“天空实验室” 航天员热能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飞行头28天期间,航天员的食物摄入量、净输入能量等发生变化。航天飞行导致机体蛋白质丢失,航天员可出现负氮平衡、尿总氮、氨基酸等排出量增加等变化,说明蛋白质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此外,航天员的钙、磷、镁、钾和钠等多种无机元素的排出量也增加,提示电解质丢失、肌肉萎缩和骨量减少。
在载人航天活动开始阶段,美国和苏联均制定了航天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后来又随飞行时间的延长,航天员运动量的增加和对航天员合理营养问题认识的深入,不断修订了有关标准。

03太空梦的奇妙探索与国际空间站的挑战

《太空知识探秘》中介绍到,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也备受关注。他们在太空中的睡眠和梦境,成为了科学家研究的一部分。太空梦与地球梦有何不同?这些梦境与航天员在地球上的生活又有何联系?另一方面,国际空间站作为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标志,其建设过程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经费削减、航天事故等都给空间站的建设带来了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国际空间站依然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共同梦想,它的建成将推动多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对未来的太空探索产生深远影响。

每次睡眠有45分钟的床铺准备时间,上床前先把靴子和外衣脱下,放在各 自的衣柜里。 钻进睡袋后,把前面的长拉链从脚处拉到胸前,然后系好固定的 安全带。为了保证睡眠质量,一般在睡眠时带上眼罩。更先进的方法是设置专门的卧室,用灯光的亮度变化来模拟地面上的昼夜节奏。在他们睡觉时,他们所做的好梦和噩梦都被记录下来,有些还记录太空中打鼾 的情况。做梦是随睡眠而产生的心理生理现象,人人都会做梦,但为什么会做 梦,梦的本质是什么,做梦是否影响身体健康,迄今没有一个科学的、权威的 答案。
科学家曾经希望通过研究航天员的太空睡眠和太空梦来揭开这个谜。 20 世纪70年代,美国航天医学专家对航天员的睡眠曾进行过监测,了解到太空睡 眠与在地面上一样分为6个阶段,不过较深度的睡眠阶段更长,醒来的次数较 少,也很少做梦。但后来很多航天员却反映,他们在太空睡眠时也做梦,有的 人做梦还很多。
前苏联太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专家,对许多航天员的太空梦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研究表明,航天员的太空梦仍然是地球梦。至于梦境的颜色,做过梦的航天员都非常肯定地说是黑白梦。
迄今,对太空睡眠和太空梦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发挥巨大作用的国际空间站
由美、俄、日、加等16国合作建 设的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世界航天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 也是航天史上第一个由各国合作建设的载人空间站。它结构复杂,站体庞大, 投资总额超过630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 舱和其他各种服务设施挂靠在桁架上。该结构能够加强空间站的刚度,并有利 于各分系统和科学实验设备、仪器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以及宇航员出舱装配与 维修等。
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却陷于困境。从2001年起,美国大幅度削减了航 天预算,美国航天局也宣布削减国际空间站计划,放弃两个舱体的建设。 2003 年的“哥伦比亚”号灾难又导致美国航天飞机被迫暂停飞行,这使空间站建设 工作大受影响。而俄罗斯由于航天经费紧缺,能否完成本国建设任务也令人担 忧。国际空间站能否按时完成建设,建设完毕后又能否保证7名宇航员在上面 长期工作,目前尚不得而知

相关知识

星辰轨迹:航天员的作息与日常
卫宁健康作为中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先行者,其发展轨迹恰似北斗穿云,在数字医疗的星辰
航天员第一次失重训练举起了五星红旗
神舟十一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 四项措施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
星辰大海的征途
航天员医生是怎样为航天员保驾护航的?
漫谈商业航天星座/星群在轨健康管理技术
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航天员营养养成计划
航天医学如何为航天员保驾护航?

网址: 星辰轨迹:航天员的作息与日常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6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