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肥胖并非单纯“热量过剩”,而是身体内在失衡的信号。《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肥贵人则膏粱之疾”,指出饮食不节、脏腑失调才是肥胖根源。
中医视角下的肥胖根源
1. 脾胃失调:痰湿囤积的“虚胖”
长期嗜食肥甘厚味、冷饮甜食,损伤脾胃运化功能,水湿停滞形成痰浊,表现为:肉松软、易浮肿;舌苔厚腻、大便黏马桶;减肥易反弹,常伴乏力。
2. 肝气郁结:压力型“实胖”
情绪压力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代谢效率下降,特点包括:上半身肥胖(尤其腰腹);烦躁易怒、月经不调;容易暴饮暴食。
3. 阳虚寒凝:代谢迟缓的“顽固胖”
阳气不足无法温化脂肪,常见于长期熬夜、久坐人群:手脚冰凉、畏寒;减肥速度慢,易平台期;腰臀、大腿脂肪堆积明显。
中医减肥四步法:先调体质,再消赘肉
第一步:辨清体质,对症调理
临床诊疗中,中医医师通常会根据患者体质、中医辨证、季节时令等因素辨证论治,灵活调整方剂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果是痰湿型肥胖,则用祛湿化痰的方法促进体内沉积的代谢废物的排出以到达减肥的作用。
气滞型肥胖则需要疏肝解郁、行气化痰,通过调节肝气运行,改善情绪状态,促进新陈代谢。
阳虚型肥胖治疗原则为温阳利水、补益脾肾,通过温补阳气,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分不清自身体质者,可拨打岐黄国医电话400-6161-311,咨询中医师为您辨证。
第二步:饮食调理——吃对食物比少吃更重要
饮食上要避开三大“隐形肥甘”。冰淇淋、冰咖啡、生鱼片等寒凉伤阳类食物;奶油蛋糕、油炸食品、糯米制品等滋腻碍胃类食物;果汁饮料、蜂蜜等高糖陷阱类食物。
岐黄国医为您推荐三类“刮油”食材:
健脾祛湿组:山药、南瓜、红小豆
▶ 食谱:茯苓山药粥(茯苓15g+山药100g+粳米50g)
理气消积组:白萝卜、山楂、洋葱
▶ 食谱:陈皮山楂饮(陈皮5g+山楂10g煮水代茶)
温阳燃脂组:韭菜、生姜、桂圆
▶ 食谱: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3颗煮水,晨起喝)
第三步:运动养生——激活阳气,提升代谢
晨起拍打胆经:沿大腿外侧(裤缝线)从髋部拍至膝盖,左右各50次,疏通肝胆气机。
午后练习八段锦:重点做“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两式,每次15分钟。
睡前揉腹促消化:掌心顺时针揉腹100圈,配合腹式呼吸。
第四步:外治辅助——穴位按摩加速局部塑形
中医调理肥胖一般以中药汤剂内调为主,辅之以穴位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外治方法,达到健脾祛湿、扶正祛邪之效,也可以理解为促进新陈代谢及脂肪分解。
岐黄国医建议想减肥的朋友,日常也可以多做以下动作,辅助瘦身。
瘦腰腹:按揉天枢穴(肚脐旁2寸),每日早晚用拇指按压2分钟,配合深呼吸。
消大腿:敲打胆经+承山穴(小腿后侧腓肠肌下凹陷处),空心拳敲打大腿外侧胆经,点按承山穴各3分钟。
瘦手臂:艾灸曲池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每周艾灸2次,每次10分钟,疏通大肠经。
这些误区让你越减越虚
盲目节食:过度饥饿损伤脾胃,导致“喝凉水都胖”的虚寒体质。
疯狂出汗:大汗淋漓耗伤气血,可能引发心悸、月经量少。
乱用泻药:决明子、大黄等长期服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形成依赖性便秘。
“欲减肥,先调内”——与其极端节食,不如规律三餐;与其疯狂运动,不如坚持散步;与其焦虑体重,不如调畅情绪。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的中医智慧,才能真正告别反弹,收获健康体态。中医减肥注重“标本兼治”——外减赘肉,内调体质,让你健康享“瘦”。
岐黄国医提醒您,个体体质存在差异,严重肥胖或合并疾病者建议到正规中医院咨询医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