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田中震发表时间: 2015-08-18 15:20:51
用药不要过多过杂。首次明确了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并各有其优缺点。前者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其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后者的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其缺点是疗程相对不固定,HBeAg 血清学转换率低,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等。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在本《指南》的原则框架下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国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慢性乙肝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改变了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四大治疗原则并重的观念。几年来的大量的临床事实证明:把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以后,经过系统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复制停止后,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可以成功的阻止慢性乙肝进展到肝硬化,可以使出现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的合并症的晚期肝硬化,因肝功能好转和肝纤维化减轻而摆脱严重合并症,脱离死亡威胁,可以极大地降低乙肝患者恶变成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极大限度的改善了慢性乙肝的预后。来自覆盖台湾,香港,中国大陆,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41所医院实验结果已经证实,应用拉米夫定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使患者HBV-DNA载量降至阴性后,可以延缓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进展及降低肝癌发生率。其次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目标的提高。在九十年代最初研究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时的目标仅仅是乙肝病毒复制停止和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这种结果经常出现停药后又回复到原来状态;2009年的美国肝病年会提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标准除了乙肝病毒复制停止和肝功能恢复正常外,还要出现e系统的转换,这种结果停药后疗效一般不反弹;2009年的欧洲肝病年会明确提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要追求HBsAg的阴转,HBsAg的阴转虽然不完全意味着乙肝病毒从体内清除,但HBsAg的阴转一定会带来慢性乙肝的更长期稳定。第三,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到现在我国批准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共有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6种药物。越来越多的药物使得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制订更加适合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关知识
.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的原则
药膳的食用原则有“四则”
孕期用药原则
孕妇安全用药原则
哺乳期用药原则
孕妇用药5大原则
妊娠期的用药原则
妊娠期用药原则
家庭合理用药5原则
网址: .用药原则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7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