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凌瑜
正定县人民医院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中医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胃主降浊,将初步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向下传导至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最后排出体外。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依赖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维持。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体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状态。
脾胃失调与消化问题
1、脾气虚弱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倦怠、乏力等。这是由于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食物在胃肠内停滞,消化吸收不良。
2、脾胃虚寒
常见症状有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等。多因过食生冷、外感寒邪或素体阳虚,导致脾胃阳气不足,寒邪内生,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3、脾胃湿热
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口干、口臭、大便黏滞不爽等。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甘甜之品,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4、肝郁犯胃
常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反酸、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等。这是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1、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
中医强调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做到营养均衡。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山药、南瓜、红枣等,以健脾益胃。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同时,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2、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影响脾胃的功能。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3、中药调理
健脾益气
对于脾气虚弱者,可选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益气的中药。例如,四君子汤就是一个经典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温中散寒
脾胃虚寒者可选用干姜、附子、肉桂等温中散寒的中药。如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冷痛、呕吐清水等症状。
清热利湿
脾胃湿热者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清热利湿的中药。例如,三仁汤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湿热所致的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口干等症状。
疏肝和胃
肝郁犯胃者可选用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等疏肝和胃的中药。如柴胡疏肝散,由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犯胃所致的胃脘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
4、针灸推拿
针灸
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例如,针刺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针刺中脘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推拿
推拿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脾胃的方法。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等部位的穴位和经络,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例如,按摩中脘、天枢、关元等穴位,可调理胃肠功能;按摩脾俞、胃俞等穴位,可健脾和胃。
日常生活中的脾胃养护
1、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脾胃的正常功能恢复。
2、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3、注意保暖
尤其是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寒邪易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4、细嚼慢咽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减轻脾胃的负担。
总之,中医对消化问题的认识和调理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通过调理脾胃,可以守护健康的根基,促进消化吸收,生成气血,增强免疫力,维持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脾胃的养护,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保持心情舒畅,让脾胃功能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知识
脾胃虚弱与中医调理:养阳健脾,增强消化能力
粗粮的健康魅力:调养脾胃、守护身体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中医教你调理脾胃
中药膏方 强脾胃:复兴古老智慧,守护健康
脾胃调理的中医方案:了解中医脾胃调理的综合方案
如何调养脾胃 打造健康消化系统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脾胃科】西式检测与中医辩证携手,精准调理脾胃健康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中医教你调脾胃
甜罗勒:脾胃健康的守护者
中医调理脾胃虚弱的方法与食疗
网址: 中医看消化:调理脾胃,守护健康根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8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