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这个彩云之南的古老民族,其名称德昂源于本民族的自称,同时,它还有纳昂、尼昂等不同的称谓。在德昂语中,“昂”一词寓意着“山崖”或“崖洞”,象征着这个民族的坚韧与勇敢。
德昂族,这个拥有独特自称的民族,虽然人口较少,但在中国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德昂族的人口数量约为2万,是我国10万人以下的民族之一。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包括潞西市的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遮放镇、中山乡、法帕镇、西山乡以及城郊镇等众多乡镇。此外,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县和盈江县也是德昂族的重要聚居地。同时,这个民族的成员还散居在云南省的临沧专区、保山专区和思茅专区等地。
01【德昂族概况】
► 民族特性与称谓
德昂族得名于本民族的自称,意为“山崖”或“崖洞”,象征着坚韧与勇敢。
► 分布与人口
德昂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德宏地区,人口约2万,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021.历史背景与文化
德昂族,这个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古老民族,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濮人族系。在唐宋年间,德昂族的先民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滇西地区的繁荣,建立了金齿国。然而,随着元代蒙古军的征服,金齿国逐渐衰败,许多德昂族先民与傣族融合。到了清代,德昂族才作为单一的民族被载入汉文史籍,那时他们被称为崩龙。1985年9月,为了满足德昂族群众的需求,国务院相关部门经过商议,正式将该民族重新命名为“德昂族”。
谈及德昂族的服饰特色,其民族色彩可谓浓厚至极。当地男子穿蓝黑色大襟上衣,搭配宽而短的裤子,头裹黑、白布巾,巾端还巧妙地装饰着彩色绒球。而妇女们的服饰则以藏青色或黑色为主调,穿着对襟短上衣配长裙,头戴黑布巾,上衣襟边巧妙地镶嵌着两道红布条,纽扣则选用四五对大银牌。此外,长裙上还精心织有彩色的横条纹图案。无论是青年男女,都热衷于佩戴银质首饰,如项圈、耳筒和耳坠等,为这个古老的民族增添了一抹绚烂的光彩。
身着德昂族传统服饰的少女,其服饰中的腰箍堪称一绝。在德昂族的传统中,姑娘一旦成年,便会在裙腰处佩戴上数个乃至数十个腰箍,以示成熟与美丽。这些腰箍多以藤篾精心编织而成,前半部分藤篾与后半部分螺旋形银丝相间,形成独特的韵味。藤圈的宽窄、粗细不一,且常漆以红、黑、绿等鲜艳色彩,有的甚至刻有精致的花纹或包裹银皮、铝皮,更显华丽非凡。德昂族人深信,姑娘佩戴的腰箍越多、越精致,便越能彰显其聪明才智与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以佩戴腰箍为荣,而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小伙子也会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的藤篾腰箍,以此表达对姑娘的爱意,使腰箍成为了爱情的象征。此外,德昂族的饰品中,五彩斑斓的绒球也独具匠心,它们装点在头巾两端、胸前,以及项圈、耳坠和筒帕上,如同盛开的花朵,为德昂族人民增添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谈及德昂族的饮食文化,大米无疑是主食的佼佼者,而在某些地区,包谷和薯类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德昂族人善于运用蒸焖技法,制作出豌豆粉、豆腐、米粉等多样化的粮食制品。此外,他们还擅长煮、炖、拌、舂等多种烹饪技巧,使得菜肴口味酸辣中带着一丝甜意。
值得一提的是,竹笋在德昂族的餐桌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这种四季不断的蔬菜不仅鲜嫩可口,还可以被加工成酸笋或干笋,为餐桌增添更多风味。在烹饪其他蔬菜时,德昂族人也会习惯性地加入酸笋,使得每一道菜都带有酸笋的独特气息。茶,在德昂族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成年男子还是老年妇女,都有饮浓茶的习惯。因此,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己住宅周围或村寨附近种植茶树,以满足日常饮茶的需求。茶不仅是一种日常饮料,更是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在德昂族的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重要场合中,茶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小乘佛教对德昂族影响深远,15世纪以后逐渐传入德昂族,并分化出润、摆庄、多列和左底四个不同的派别。这些派别在德昂族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重要节日的庆典。通常,每个村寨都会修建佛寺,僧侣的晋升则依据他们掌握佛经知识的深浅和在社区中的威望,经过一系列的考核来达成。许多十几岁的男孩会选择入寺为僧,他们的修行时间各异,有的人可能会终身留在寺中。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大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包括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以及烧白柴等。这些节日不仅是对佛文化的深刻体现,也是德昂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泼水节,这一盛大的庆典活动往往在公历的特定时间举行,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
4月中旬,傣历新年之际,德昂族将迎来为期5天的盛大节日。期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逐一展开:人们纷纷为佛祖献上清水,以表达敬意与洁净之愿;佛房的搭建、花的采摘、水的泼洒,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而堆沙、诵经等仪式,更是体现了对佛文化的深厚敬仰。此外,爬竿竞赛、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传统表演,更是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032.文化与艺术
德昂族的文学以民间文学为主,涵盖了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笑话和诗歌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学作品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口头流传,其中一些则被用傣文或傣文字母拼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了如《达古达楞格莱标》(古代先民的传说)、《宝葫芦》和《洪水的故事》等珍贵的古歌。德昂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歌声常用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无论是在谈情说爱、婚礼庆典、丧葬仪式还是生产劳动中。德昂族的民歌具有多种曲调,如“做摆调”、“隔山调”、“作对歌”、“串姑娘调”和“婚礼调”等。
德昂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以集体舞为主,其中象脚鼓舞和水鼓舞广受赞誉。水鼓舞是族人引以为傲的舞蹈之一。这种舞蹈以集体形式呈现,动作有力,节奏感强,充分展现了德昂族人民的团结与力量。在鼓点的引领下,舞者们尽情挥洒汗水,用身体语言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水鼓舞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德昂族人民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
象脚鼓舞
德昂族不仅以其独特的水鼓舞闻名,还拥有自己丰富的语言文化。
德昂族使用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蒙高棉语族瓦德语支,内部分为梁和汝买等三种方言。在与傣族、汉族、景颇族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许多德昂人还精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尽管德昂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一些高僧和知识分子曾尝试用傣文来拼写德昂语,以此记录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习俗。1972年,居住于缅甸境内的德昂族人,结合缅文与傣文的元素,成功创制了一种全新的德昂族文字。时至今日,这种文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关知识
德昂族的文化习俗
德昂族的文化习俗.docx
德昂族的风俗传统节日,德昂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云南彝族、佤族、德昂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资源关系的调查研究
德昂族的传统饮食习俗
德昂族茶俗文化中传统生态意识
德昂族的生活风俗,探访德昂族:独特的生活风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德昂族民间茶俗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对策
德昂族服饰,德昂族风俗习惯
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文化
网址: 德昂族的文化魅力与传统习俗全解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8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