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600万+热度背后的盈江“密码”——体旅非遗融媒齐发力 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600万+热度背后的盈江“密码”——体旅非遗融媒齐发力 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五一”期间,盈江县打造了一场融合体育竞技、民族文化与狂欢庆典的盛宴,惊艳众人。德宏州首届户外运动大会与傣族德昂族泼水狂欢活动梦幻联动,吸引数万名群众参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这场活动以文旅为纽带,奏响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乐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体旅交融:架起民族互动桥梁

  德宏州首届户外运动大会以“体育+文旅”为引擎,大盈江越野跑串联起热带竹林与江岸风光,沙滩排球、桨板赛等项目以“体育IP”吸引全国爱好者,赛事直播累计观看量超40万人次,带动沿线民宿、餐饮消费增长,将体育竞技转化为文旅资源,实现“流量”变“留量”。第四届火烧猪美食大赛与泼水狂欢联动,让“舌尖上的盈江”成为民族团结的味觉符号,德昂酸茶、傣族药膳等从展台走向餐桌,形成“品美食—知文化—促消费”的闭环,彰显“以食为媒”的经济赋能效应。

  与此同时,在泼水广场上,盈江县傣族德昂族泼水狂欢活动成为情感纽带。各族群众互洒祝福水花,“10后”萌娃与“00后”青年同跳“傣迪”;民族团结晚会中,《孔雀荟萃》等节目展现多民族艺术交融。各民族在欢声笑语里增进情谊,打破地域与民族界限,实现了空间与情感的深度交融,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起充满活力的舞台。一幅幅和谐场景生动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中华民族一家亲”从口号变为可感可触的体验。

      非遗薪传:架起民族互鉴之桥

  活动现场,非遗展和傣医药展成为传承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傣族竹编艺人指尖翻飞,将选竹、劈竹、编织等数十道工序一一呈现,精美的竹编作品承载着先辈智慧与民族记忆;傣族织锦色彩绚丽、图案寓意深远,传统服饰从织布、染色到刺绣的纯手工工艺,尽显民族审美与信仰;德昂酸茶独特的风味,让人们领略德昂族饮食文化的独特韵味。

  傣医药展区同样精彩纷呈。“四塔五蕴”理论展示傣医对生命与健康的认知,现场诊疗让游客亲身体验推拿、按摩等传统疗法的神奇,药用原植物标本和傣药成品展销,展现傣医药的天然药性与独特疗效。这种“以医载文”的方式,既弘扬了傣族医学智慧,也为多民族共护健康文化提供了新思路。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集中展示,为非遗搭建“可触可感”的传播平台,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共享”,厚植文化认同的坚实根基,有力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媒赋能:汇聚民族同心力量

  活动借助多元化传播矩阵,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3场次直播吸引40.74万人次在线观看,“官媒+自媒”“大V+小V”协同发力,“线上+线下”全方位推广,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600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聚焦报道,让盈江的民族风情与旅游魅力传遍大江南北。媒体镜头下,各族群众共庆佳节、和谐共处的画面,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广泛的传播吸引更多人走进盈江,亲身感受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在体验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盈江县以节庆活动为支点,通过体旅交融、非遗传承、融媒传播三管齐下,构建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立体网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鲜活样本。这场文旅盛事不仅展现了盈江的独特魅力,更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盈江经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浸润与情感交融中更加根深叶茂。(盈江融媒记者 雷国云 德宏融媒记者 杨 康)

相关知识

以文塑旅 绘就云南德昂老寨新画卷
首个“非遗版”春节 晋城文旅解锁“流量密码”
绿色旅游 绘就海南热带天堂美丽画卷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绿色旅游绘就海南热带天堂美丽画卷
理想华莱:以茶为媒,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细品“融”滋味 让“一家人”理念入口也入心——德宏州打造美食品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创新实践
刘长江:以科技创新驱动 绘就新时代健康产业壮美画卷
江西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
云南网络人气旅游“打卡”点征集
【美丽德宏 团结奋进】打造“美食德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网址: 600万+热度背后的盈江“密码”——体旅非遗融媒齐发力 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8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