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你不可不知的口腔清洁

你不可不知的口腔清洁

你不可不知的口腔清洁

大家好,我是营养调理师空谷阿亮,今天的主题是:你不可不知的口腔排毒法,超级简单有效!

01可融于日常生活的口腔排毒法——油漱口

最早知道这个油漱口,是从《神奇的肝胆排石法〉书中看到的。很多人喜欢这种纯自然的养生方式。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坚持实践了。

去年夏天实践过一段时间,感觉挺好,天天吐痰,后来因为懒,也中断了。年前,看到一位群友说,坚持两年的油漱口,牙齿变白,牙龈变好,很受触动。
于是,从年前开始每天油漱口,一直坚持到现在,口腔很清爽。真的发现,这么小的一个养生方法,其实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刷牙前,挖一勺椰子油,漱口,吐掉,再刷牙,形成习惯了,也就自然而然了。

越发体会到,最好的养生方式,其实就是融于生活中。
关于这个油漱口,一般三五分钟就可以了。因为原来那篇文章,提到漱口的时间是15分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是难以做到油在嘴里转悠15分钟,因为有痰,自然会想吐出来,二来时间长了,毒素容易被重新吸收,反而不好。所以关于油漱口的,这种口腔排毒方法,重新编辑,分享给大家。
具体方法,大家也可以看看上面的视频,有详细介绍。

02油漱口的起源及原理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说,用油漱口,可能会顾虑,是否油腻,油漱口有什么好处呢?如何做呢?现在我就来简单分享下。

油漱口可以说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排毒方法,有预防和修复慢性病等其他问题的功效。最初由医学博士 Karach 在乌克兰的一个医学会议上以报告的形式提出。

油漱口(oil pulling therapy)来自古老的印度"阿育吠陀"流传下来的保健方法。至少早在公元前500年,油拔法就已经是印度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已是一种普遍的疗法。

油漱口法主要功能就是借助油将毒素排除体外。因为睡了一晚上后口腔内会有很多细菌,油的附着性比水高,更容易将细菌包覆。

用油漱口,让油充分与唾液混合,透过漱口将血液中的毒素排走,最后将口中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式吐出。这个原理与脂溶性毒素必需有油的包裹才能排出体外等同。

长期使用油拔法可以帮助溶解牙齿油溶性牙垢,在漱口的同时促使牙垢剥落,有效巩固牙齿,改善牙龈出血,令牙齿更洁白。同时有助于粘膜组织的修复。

所有长期干咳、有咽喉炎甚至喉癌的人,必须要做的第一个健康法宝,就是用油漱口。坚持一小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吐痰的能力大大加强,很多以前喉咙里常常咳不出来的东西会很容易排出。

油漱口的油,首推椰子油,而且椰子油不感觉油腻,味道还不错,吃过椰子糖吗?对,就那个椰子味。椰子油有杀菌的作用,并且它气味芳香,容易接受,容易坚持。
此外,像山茶油、亚麻籽油、橄榄油也都不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另外,椰子油,有很多小秘密,你知道吗?03用油漱口,具体操作如下:

1st.早晨刷牙前,水也不要喝,取一匙的椰子油(大约10-15ml)含入口中。

3rd.在口中用油做漱口动作,微微低头,让油在齿缝间抽动,注意油不要咽下去,以免将口腔中的细菌咽下。主要是利用漱口的拉力,让脏东西析出来。油和唾液完全混合,并活化释出的酶,这种酶会将有毒物质从血液中抽离。

5th.此过程持续三五分钟即可,有的地方说是15分钟,我感觉15分钟时间太长了。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时间太短没效果,时间太长容易将排出的毒素重新被人体吸收。

7th.吐出油后,用清水或喝淡盐水漱口即可,之后再刷牙。

注意:吐出的油最好不要直接吐到下水道,很容易堵塞下水道,可以吐到垃圾袋,纸巾覆盖,及时丢弃。(里面都是细菌病毒)

坚持下去,当有一天发现自己满口的小白牙时,你会很欣喜的!
全球疫情期间,更要注意口腔,呼吸道的保护,不要偷懒哦!

04注意事项

开始漱口时会感觉油是比较黏稠的,时间够了以后,油会慢慢变成水质感,最后吐出来的时候是发白甚至是纯白色的,这是身体里的毒素被排出的体现。

使用椰子油(也可以用橄榄油)口腔排毒,最先改善的是口腔健康,牙齿变洁白,呼吸气味也变正常,舌头和牙齦也恢复健康的粉红色,还有牙龈出血,蛀牙和牙周病等也会明显改善。有些人可能还会觉得恶心呕吐,或其他排毒症状,但这些症状都是暂时性,当身体变干净时,就会消失。

很多人慕名而来,也许是通过“空谷阿亮”这四个字,在网上找到我,竟然十分兴奋的说:全网查找“空谷阿亮”这四个字的结果,竟然全网都是您。非常激动并且迫不及待的提出各自健康问题,空谷阿亮也非常高兴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关知识

口腔清洁
口腔保健小技巧:茶水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口腔健康,如何保持口腔清洁与健康
口腔如何清洁
口腔清洁妙招,助你守护健康
品牌清洁牙刷—口腔健康的得力助手,你的牙齿清洁好帮手!
怎样清洁口腔卫生好啊
口腔卫生怎么清洁
如何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清洁要注意哪些?

网址: 你不可不知的口腔清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8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