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公开“推介”体重门诊,医学减重火了一把。根据监测数据,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这意味着超过一半成年人超重。
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近期,不少医院积极开设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等门诊。这些门诊是如何帮人减重的?
“越减越肥”的年轻人
“我从二十来岁开始减肥,当时120多斤。针灸、埋线、饿、运动,什么都试过,总是当时有效,维持半年就反弹,越减越胖,减了十多年,现在170斤了,响应国家号召,来医院减肥了。”
3月12日下午,李梅在好友陪伴下前往北京朝阳医院体重门诊,聊起这段适得其反的减肥经历,两个人都乐了起来。
“减肥是长期的,不改善生活方式还是会反弹。”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苗莉跟李梅说,肥胖比糖尿病更慢性,一旦不注意就会越来越胖,跟气球一样越弹越高。“一定要少吃。我会给你饮食食谱,你也需要挂营养科,调整饮食,比如火锅一年只能吃一两回。”
北京朝阳医院体重门诊,苗莉正在为患者计算饮食参考热量。
李梅说,自己想打司鲁格美肽,又有点担忧副作用,譬如负面情绪问题。苗莉给她开了次日空腹检查的处方,告诉她的确可能有不高兴的情况,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将食物作为快乐来源,可以去做瑜伽、逛公园或者旅游。
这天下午,有15个患者挂了苗莉的体重门诊,年龄小的17岁,年龄大的60来岁。除此之外,常规门诊中一些糖尿病患者,也合并有肥胖问题。
如李梅这样“越减越肥”的年轻人不少。17岁的王刚身高175厘米,240多斤,与身材标准的母亲站在一起,整个人显得分外敦实。“减过,反弹,越来越胖。”他说。
今年35岁的刘娜将体重反弹归因于工作调动。她身高173厘米,体重215斤,两年前减到190来斤,后来换了份清闲的工作,体重又涨了回去,不久前,刘娜查出了胰岛素抵抗。
体重门诊来了!如何帮人减重?
制定包括饮食、作息、运动在内的体重管理方案
25岁的小王体重300斤,BMI指数接近50,属于重度肥胖,严重超出健康范围。小王来到刚开诊的北京协和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就医,这个门诊由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和中医科医生共同出诊。会诊中,不同学科的专家们细致分析了小王的情况,给她提供了一套包括饮食、作息、运动在内的全面的体重管理方案。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²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24之间。
BMI在24~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
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专家介绍,健康减重需要有一个过渡性的生活方式。“人长期处于肥胖状态,体内代谢的管理等会希望保持在肥胖状态,一旦打破平衡,会反弹回去,所以需要用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饮食、运动、心理、睡眠这几个环节都统一协调后,才能长期维持。”
针对不同人群提供诊疗方案,治疗后终身随访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前来就诊的张女士今年41岁,身高不到一米七,体重却达到了200斤。
今年1月开诊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体重管理多学科联合门诊,结合基因检测、体成分分析等技术,针对不同人群提供诊疗方案。专家介绍,“治疗后终身随访,指导病人平时的饮食、运动、药物干预等。”
定制膳食方案和运动康复指导,超重人群需要做筛查
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也联合了多学科专家,成立了医学体重管理中心,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例如针对BMI指数为24~28的超重人群,可通过定制膳食方案和运动康复指导进行干预。
专家表示,BMI指数大于28~32.5的状态,要寻求医学的帮助。“我们要做筛查,看患者是不是伴有血糖、血脂、尿酸的异常,针对病变来用药。”
儿童青少年中的超重肥胖者也适用于体重门诊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减重门诊,营养师对来复诊的洋洋设定新一期的健康食谱。这份个性化定制的食谱每天有12种以上食物,一天4餐,每餐都精确到克。
严格按照食谱执行一个月后,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明显看到他的肚子小了,体重降了7斤到8斤左右。”医生介绍,儿童肥胖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严重者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减肥药不是万能药
在门诊,有多名患者表达了想打减肥针的意愿,减肥药似乎被寄予厚望。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目前有5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
苗莉介绍,近年来新的减肥药物与适应证的获批,增加了医学减重手段,也是很多市民前来就诊的原因之一。
不过,减肥药虽有效,也并不是万能药。
一方面,任何药物都伴随副作用的可能性。有一位父亲告知,其女儿体重超过200斤,去年打过一次最小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后半夜突然特别难受,去了急诊,之后再不敢打。还有市民表示,打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抑郁情绪的副作用。当出现这些情况,就需要评估风险与获益,调整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药物能短期见效,不等同于长期维持。有市民称,自己在用药期间迅速减掉了十多斤,停药后又反弹到了原来的体重。
“还是要改善生活方式,如果停药后依旧摄入那么多热量,经常熬夜,不运动,很快就会反弹。”苗莉对一位患者说,用药就像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在此期间,患者要养成新的生活习惯,才能维持减肥效果。
体重门诊能提供专业的体重管理服务,但患者并不能就此一劳永逸。雷海潮也强调,要注重防治结合,个人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重视体重管理,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综合自知道News、央视一套
来源: 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