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减肥神药停用后的反弹风险与正确停药方法探讨

减肥神药停用后的反弹风险与正确停药方法探讨

在Wegovy、Ozempic等减肥药备受瞩目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许多用户选择中途放弃。根据行业分析,自2021年起开始服用GLP-1激动剂药物的美国人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在短短一年内便停止了使用。尽管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普遍推崇GLP-1激动剂作为长期减肥方案,但高昂的药物价格、因人而异的副作用、药物供应不足,甚至因处方期限到期而被迫中断治疗等问题,都成为了用户放弃治疗的现实阻碍。那么,对于那些曾经通过减肥药成功减重的人来说,当他们停用药物后,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研究显示,停用GLP-1激动剂后,体重会出现显著反弹。许多人在药物的帮助下成功减重,但身体会本能地试图维持原有的体重水平。肥胖症专家Arya Sharma将这一现象比喻为紧绷的橡皮筋:“当服用药物改变生物学机制时,橡皮筋的张力会减弱,但停药后,这种张力会重新出现。”

一项关于停用减肥药后体重变化的试验中,约800名参与者每周注射索马鲁肽,并结合饮食、锻炼和咨询,在四个月内平均减重6%。随后,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改用安慰剂注射近一年。在改用安慰剂十一个月后,这部分参与者的体重恢复了近7%,而继续接受索马鲁肽注射的参与者体重则持续下降。

同样,另一项关于司美格鲁肽的延长试验也发现,参与者在接受药物及改变生活方式一年多后,平均减重3%。但在无临床试验干预的情况下,一年后体重恢复了约三分之二。

此外,体重反弹并非是唯一的健康风险。持续服用司美格鲁肽超过四个月的人腰围持续减小,而转用安慰剂的人腰腹部位开始恢复脂肪,这正是诱发脂肪肝等健康问题的关键区域。同时,心脏病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问题也与腹部脂肪的堆积密切相关。一旦停药,这些健康风险很可能回升至之前的水平。
在临床试验中,我们发现停用索马鲁肽后,个体的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会出现反弹,尽管这些指标在服药期间已有所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停药后的某些指标仍优于那些从未接受过索马鲁肽治疗的人。
研究者指出,部分通过药物成功减重的人,在仅依赖饮食与运动维持新体重时,可能面临体重反弹的风险,尤其是恢复旧习惯或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同时,并非所有人对GLP-1激动剂都有反应。临床试验显示,近14%的参与者在服用索马鲁肽一年多后,体重减轻未达到临床意义的阈值。因此,一些健康指南建议,若在服药数月后仍未达到此标准,应考虑停止治疗。

那么,最佳停用方式是什么呢?使用GLP-1激动剂时,应采用渐进式方案,从最小剂量开始并在数个月内逐步增加,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副作用。虽然这些药物被视为长期治疗手段,但突然停药并不会带来生物学上的危害。

斯坦福大学专家指出:“与其他药物一样,GLP-1激动剂也需要进行剂量滴定,并不存在戒断问题。”若决定停止治疗,应通知医疗保健提供者以便更新医疗记录。然而,实际案例显示,停用后某些人的饥饿感可能超过治疗前。因此,她建议逐步减少药物剂量而非突然停药,这可能有助于减轻反弹的饥饿感。

研究者还强调了对停药者进行持续监测的重要性,包括食欲和体重变化。他们建议:“不要等到体重反弹30磅时才采取行动。如果停药后体重回升5磅,可能就是重新服药的时机。”此外,重新开始服药时仍需从最小剂量开始。

斯坦福大学专家进一步强调,对于必须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停止使用GLP-1激动剂的人来说,持续的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和心理健康咨询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尝试其他抗肥胖药物,如奥利司他,以减少膳食脂肪的吸收。
人们往往会在体重减轻停滞不前时选择停药,误以为药物失去了效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对药物剂量的反应都各有差异,有时增加剂量才是实现进一步减重的关键。

另外,有研究者指出,许多人在达到设定的减肥目标后,便渴望立即停药。虽然跨越减重的重要里程碑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肥胖作为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其药物治疗只是整体管理方案的一部分。减肥药物仅仅是调整了人体的生理机能,并未从根本上治愈这种疾病。因此,对于需要长期减肥的人来说,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者指出,尽管GLP-1激动剂在减重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持续关注人们在长期维持减重状态后的需求同样至关重要。他们强调,为了确保人们能够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重,我们需要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深入研究余生中如何维持这一减重成果的方法。

相关知识

停药反弹,减肥药GLP
减肥药正确停药方法?
司美格鲁肽减肥停药后反弹吗
睾丸片停药后会反弹吗?睾丸片停药后风险有哪些?
短期食用停用减肥药停药会反弹吗?
珍芪降糖胶囊停药后反弹风险
减肥后停药遭遇反弹的你怎么办?
停药后会反弹吗
注射瘦20斤停用反弹,媒体:降糖药成“减肥神药”,无需处方也能买?
失眠药停用后会反弹吗

网址: 减肥神药停用后的反弹风险与正确停药方法探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9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