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都熟知,电池会因使用时长和充电次数的累积而逐渐损耗,为此手机设置中特设电池健康一栏,以便用户随时了解手机电池的最大容量状况。同样地,电动汽车的电池也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衰减,因此能够实时检测动力电池的健康状况,对保障电动汽车的正常行驶至关重要。
动力电池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其健康状况是通过电池容量保持率来反映的。这种状态通常以SOH(State of Health)的百分比形式进行量化描述,其数值范围在0至100%之间。
在动力电池出厂前,其SOH(State of Health)指数通常设定为100%,这是基于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然而,随着电池的使用,其内部活性物质会逐渐损耗,导致可用容量减少,内阻增加,进而使得SOH指数逐渐下降。根据行业规范,一旦电池的SOH降至80%以下,便需要更换为新电池。同时,旧电池会进入专门的回收程序,可能用于储能系统或进行拆解回收,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动力电池的状态检测离不开BMS(电池管理系统)的辅助。BMS,如同动力电池的智能管家,负责全方位地监控与管理电芯和电池组的健康状况。它能够实时跟踪电池的状态,预防过充或过放的发生,从而确保电池的寿命得以延长。
BMS系统涵盖了电池管理模组、控制模组、检测模组以及电池信息采集模组等多个组件。它能够依托电芯健康监测技术,对所有电芯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电芯,便能迅速识别并作出相应的问题判断与修正措施。此外,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电芯,BMS系统还能在线估算其老化参数,从而评估电池的老化状态并预测其剩余寿命,进而得出电池的SOH指数。
随着电池使用年限的增加,其容量状态会逐渐衰减,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使用习惯、充电方式、环境条件等。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可能影响电池健康的具体因素。
1、温度。气温对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有着显著影响。在常规条件下,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大致为-20℃至60℃。然而,当温度低于0℃时,锂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导致充放电能力减弱;同时,高于40℃的温度也会对电池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加速电池内部活性物质的反应,进而促进电池的老化。因此,动力电池的理想工作温度范围应控制在0℃至40℃之间。
2、内阻损耗。电池在工作时,其内部存在的内阻会不可避免地损耗一部分电能。而且,随着锂电池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其内部化学变化会导致内阻逐渐增大,进而使得内阻损耗也随之增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
3、过充过放的影响。在日常使用锂电池时,应避免将电池从0%耗尽后才开始充电,同时也应防止电池充满电后仍继续充电。这两种情况都会对电池造成损伤,尤其是导致电池内部正极材料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造成电池总容量的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车企通常会在其BMS电池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当电池电量达到80%或90%时,系统会切换至涓流充电模式,以避免过高的充电截止电压持续增加电池内部热量等潜在风险。这种策略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关知识
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电池管理及其状态检测
电动汽车电池应该怎么保养?电动汽车电池保养知识介绍
电动汽车电池健康状态怎么看?怎么检测电池寿命?
检测汽车蓄电池健康与寿命的方法?
电动汽车电池健康状态怎么看?怎么检测新能源电池健康度?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怎么检测?如何查询电池健康度?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检测方法
新能源汽车电池健康检测方法分享
电动汽车保养时如何检查电池健康状况?
电动汽车电池健康状态怎么看?怎么检测电池寿命?
网址: 电动汽车电池健康检测与保养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9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