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成立于1955年,于1988年设立老年医学教研室,2012年成立老年医学研究所,是全国综合医院中最早成立的老年病专科之一,是卫生部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湖北分中心,湖北省老年医学中心、全国老年科临床营养实施示范基地,全国老年心血管病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湖北省院士专家服务示范基地,湖北省老年病防治与保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与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病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点。
同济医院老年科以建设“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老年健康管理中心”、“老年危重症救治中心”、“老年营养示范中心”、“老年综合评估中心”、“老年心肺康复和睡眠中心”、“老年慢病‘H2H’中心”、“老年围手术期评估和管理中心”等八大医疗特色中心为主,主导三大研究方向,成为中部地区老年医学事业的行业标杆。我科室现具有完备的老年病亚专科,涵盖老年心血管内科、老年呼吸内科、老年消化内科、老年内分泌内科、老年肾病内科、老年神经内科、老年肿瘤科、老年普通外科、老年泌尿外科和老年ICU,拥有床位300张,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逾9000名,其中疑难危重症患者超过1/3。
学科带头人张存泰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 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曾赴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部学习心脏电生理一年余。主要从事各种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老年医学科主任、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老年病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老年病防治与保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保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副总编辑等10 余本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从事教学工作 40 年,是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老年医学》(第 1 版)主编,另主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守护老年健康》)、主译(《现代老年医学诊断与治疗》),副主编(《促进健康,怡享老年》、《老年医学》第3版、《老年疾病防治指南解读》第一卷、第二卷、《老年医学》第2版)等数十本老年医学教材或专著。 张存泰教授是科技部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项,省部级基金 13 项,主持编写共识 4 项,主编专著 6 本,发表论文 412 篇(SCI 收录 128 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血管老化的发生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免疫老化的临床检测及其调节、老年急危重症诊治。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2015 年获得“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7 年湖北省工会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 年人民日报社授予“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2019 年被省卫健委评选为“湖北省第二届医学领军人才”;2023 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存泰主任带领科室以建设八大医疗特色中心为主,成为全国老年医学科的标杆。主持编写《血管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2023)》,牵头组建了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VMC),目前已有100余家医院报名加入VMC建设,建设中28家,已落地8家,有力推动了血管老化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防治工作的开展。牵头组织了评价盐酸特拉唑嗪片治疗动脉硬化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已入组109例患者, 研究进展顺利,该项目将成为全球首个围绕血管老化开展的大型多中心研究队列。基于十余万人次的临床队列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中国人群血管生物学年龄公式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2020年牵头联合国内十六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血管功能形态变化的评估与干预措施研究》项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套完整的血管老化临床评估体系,并申请了发明专利。牵头编写了“血管老化临床评估和干预的专家共识”、制定了血管老化生物标志物框架:衰老生物标志物联盟的共识声明。2023 年正在建设的平台有(1)老年急危重症救治平台。(2)血管衰老临床评估和研究平台。(3)老年肠道微生态研究平台。(4)老年免疫和营养研究平台。(5)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平台。(6)老年心肺康复和运动评估平台。(7)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平台。(8)标准化血管管理中心的建设。同时我们通过医院自主研发的电子病例系统将病例资料电子化,对病例资料收集力求严谨、同质;对一线医生进行临床研究规范化培训并取得GCP证书。
张存泰主任充分发挥科室优势,辐射及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联合了包括武汉市中心医院、宜昌市中心医院和十堰市太和医院在内的 25 家省内外知名医疗单位成立了同济医院老年科医联体,推行“科对科”的精准帮扶模式,推动湖北省老年病防治事业的进展。更是联合省内医疗机构组织开展湖北省老年医学科主任护士长培训班、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班,以及以“爱卫新征程,健康中国行”为主题,展开多种形式的义诊宣传活动。带领团队深入走进宜昌龙泉、十堰竹溪县、泰康楚园、荆门市、荆州市、省委党校、省委办公厅、省老年大学等,为群众普及健康教育知识、科普医学急救常识、开展义诊活动,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急救技能培训,为“健康湖北”“健康中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老年医学科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为突破口,确立具有特色的学科优势,以三大研究方向(血管衰老、免疫衰老、肠道菌群)为主导。老年医学研究所设备先进,拥有7名专职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4名。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领域开展衰老和与衰老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尤其在血管衰老方向形成了特色并取得较大进展,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多器官功能不全方面临床科研特色突出,成功开展了老年患者综合评估,在省内率先建立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和康复中心。同济医院老年科在学科带头人张存泰教授带领下在临床、教学、科研、保健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学科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科室现有在岗职工 335 人,其中医师 91 人,专职科研 4 人,护士 186 人,技术人员 5 人,行政 4 人,其他 45 人。医师系列人员结构:博士学位 75 人,硕士学位 10 人、本科 6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12 人,副高级职称 30 人,中级职称 23 人、初级职称 26 人。双聘教授 3 位:邬堂春(教授,院士,同济医学院),高尚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郝轶(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人才培养 1 位:刘彧(医师):2022 年武汉市曙光人才。科室还建立了“老年重症综合救治团队”,陈孝平院士、马丁院士等同济医院各专科的顶尖医疗专家均为团队成员,在老年重症救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科室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全部13个学组均有委员任职,张存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分会副会长;刘建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凃玲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夏秦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高红宇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肾病学组副组长;殷铁军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李彩萍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委员;郑凯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江红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康复学组委员;张乐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糜涛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吴晓芬任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科室已成功举办11届中部老年大会(2013-2023);8届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CCGI)(老年心衰论坛)(2015-2023);7届中国老年医学大会(老年心血管论坛、老年重症论坛、老年血脂论坛、老年基础与转化医学论坛、老年护理论坛、老年脏器康复论坛)(2016-2023);7届“血管老化沙龙”(2014-2020);6届全国老年心血管病大会(2017-2023);6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肾病论坛、心血管论坛、血管衰老的基础与临床转化论坛、老年共病论坛)(2016-2024);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年会(老年房颤论坛、老年血栓论坛 、老年综合评估与心脏康复论坛、老年重症论坛)等多个论坛,辐射影响全国。
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
相关知识
老年医学科
加强老年医学医疗服务,80%二级以上医院将设置老年医学科
老年医学综合评估系统:如何实现精准医疗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规范化学科建设探索》新书发布 推动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
陈志:中医老年医学科: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之道
华中科技大学老年医学:深耕老龄健康,守护金色年华;融合医学
如何推动老年医学科加速发展,让更多人老有所医?
加强中医老年病学科建设(无影灯)
智能科技赋能老年健康:老年综合评估系统
“银发”浪潮下,老年医学科如何焕发新活力?
网址: 综合医疗科/老年医学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9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