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育友好,心理呵护不可缺(暖闻热评)
【关键词】孕产期抑郁症筛查
【事件】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促进孕产期心理健康,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产后访视,早期识别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干预或转诊。
【点评】
推广分娩镇痛等舒适化产科项目,落实好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家门口的普惠托育场所、推动公共空间配备母婴室等基础设施……近年来,各地聚焦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出了不少可知可感的务实举措。也要看到,生育友好,既需推出“硬举措”,也要做好“软支撑”,尤其是心理呵护不可缺位。
相比生理健康问题,孕产期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较少为大众所关注,却困扰着相当数量的女性。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女性在围产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医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管理和干预。早孕期反应严重、担心胎停,中孕期担心胎儿是否健康,晚孕期对分娩的焦虑……怀孕引发的一系列情绪波动,对孕产期女性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尽管当下健康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实中,人们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比如,一些人将其错误理解为“性格脆弱”“承受能力不强”等;一些新手妈妈遇到此类问题往往缺少准备,不知道该如何求助、怎样面对。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不同程度上存在筛查评估困难、干预治疗资源有限等情况,孕产期心理健康服务供给还有提升空间。
孕产期心理健康若得不到及时关注和呵护,有可能影响孕产妇生理健康和胎儿发育成长。在形成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提供普惠服务,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才更加全面,妇幼健康才有更坚实保障。
从各地实践来看,北京、湖南、江苏、浙江等多地医院已经先后开展了相关探索。例如,上海松江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鼓励孕产妇和家人正确认识围产期情绪变化;广东广州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开设围产期心理保健门诊,针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生育全程动态评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补短板举措,有助于切实提高育龄女性的健康福祉。
更好呵护孕产期心理健康,还需在配套建设上下更大功夫。一方面,相比于生理疾病,心理健康筛查主要依靠量表等主观性较强的方式,确保筛查精准、避免误诊,需要培养更多具备良好心理健康素养的医护人员。另一方面,孕产妇就诊常常面临行动不便、需要陪护等问题,应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用好医联体等组织形式,促进医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有机协同,孕产期心理健康服务才会更周到更贴心。
生育不只是个人之事,需要家庭、社会的全方位支持。精准把握孕产妇群体实际需求,积极营造更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
(责编:邵兰、焦隆)
相关知识
生育友好,心理呵护不可缺(暖闻热评)
孕期心理健康:呵护心灵的温暖阶段
为母婴健康提供更多关爱(暖闻热评)
心理疏导不缺位,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冬季养生指南:呵护身心,温暖一冬
冬季养生:呵护身心,温暖一冬
美乐家黑糖桂圆红枣热饮:给你暖心呵护
做高原生命守护人(暖闻热评)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丨五个友好 全心呵护孩子成长
冬春育儿 细心呵护两大系统
网址: 生育友好,心理呵护不可缺(暖闻热评)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9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