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母乳喂养知识全面解析,助你成为母乳喂养专家!

母乳喂养知识全面解析,助你成为母乳喂养专家!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我们迎来第31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聚焦于“母乳喂养促进,健康教育先行”。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均大力倡导婴儿出生后即进行母乳喂养。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对产妇和婴儿的益处绵延终身,更有潜力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显著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并扩大覆盖范围,从而每年减少约3万例儿童死亡。
出生后最初六个月的母乳喂养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产后一小时内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以确保婴儿能及时获得营养。在这六个月的期间,婴儿应得到纯母乳喂养,以促进其最佳的生长和健康。之后,当婴儿达到6个月龄时,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引入营养充足且安全的辅食,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营养需求。同时,母乳喂养的时间应持续至少两年,或更长时间。

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和母亲的深远影响与无尽益处

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和母亲而言,其影响与益处是深远且广泛的。这种天然的喂养方式不仅为婴儿提供了理想的营养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对母亲而言,母乳喂养同样带来了诸多好处,包括促进产后恢复、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等。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都积极推荐母乳喂养,并倡导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母乳喂养全方位知识解答

母乳喂养并非自然而然的过程,新妈妈们往往在喂养初期面临诸多挑战。她们可能会疑惑:宝宝应该吃多少奶?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已吃饱?六个月后,母乳的营养是否就不足了呢?这些问题,都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一一得到解答。

揭秘母乳喂养的四大常见误解

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新妈妈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解不仅可能影响她们的喂养信心,还可能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剖析这些误解,帮助新妈妈们走出误区,更好地进行母乳喂养。

误区一:初乳没营养要挤掉?

专家指出,泌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泌乳一期、泌乳二期和泌乳三期。初乳,作为泌乳的起始阶段,虽然在量上相对较少,但却是妈妈给宝宝的重要礼物。它受到妈妈体内激素的影响,在孕中期就开始产生,并持续到产后的2天至4天。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妈妈之间的初乳颜色可能有所不同,有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但这并不影响其营养价值。初乳能提供多重免疫保护,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因此,新妈妈们应该珍惜初乳,而非轻易挤掉。
误区二:哺乳时只需让宝宝含住乳头即可?
专家指出,乳房疼痛是哺乳期妈妈经常面临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往往复杂多样。在哺乳初期,乳头皲裂便是一种常见的疼痛原因,这通常与不当的哺乳姿势有关。特别是当宝宝未能充分“深含乳”,即未能将妈妈的乳头、乳晕及其下的组织一并含住时,就可能导致这一问题。
01 摇篮式
母亲保持放松与舒适,让孩子身体紧贴,面部朝向乳房,确保鼻子对准乳头。孩子的头与身体需保持直线,下颌要紧贴乳房。哺乳时,母亲可用手轻托新生儿的臀部。

02 交叉式
相较于摇篮式,此姿势需略为倾斜孩子的身体,这样在吸奶时,孩子的嘴部角度会有所变化,从而更易吸吮。

03 橄榄球式
这种姿势特别适合剖宫产的妈妈,因为它能避免宝宝的体重压迫到妈妈腹部的手术切口。此外,对于乳房较大、宝宝较小或是需要喂双胞胎的妈妈来说,这种姿势也非常适用。具体来说,就是像在腋下夹一个橄榄球那样,用一只手臂夹住宝宝的双腿,将其置于身体侧腋下。宝宝的上身呈半坐卧位,正对着妈妈胸前。为了提供更好的哺乳体验,可以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同时用手掌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则以“C”字形贴在乳头和乳晕上。

04 卧位式
这种姿势适合夜间哺乳。母亲侧卧,用枕头垫在头下,而宝宝则侧身与母亲正面相对,腹部紧贴。为了确保紧密的接触,可以在宝宝背后垫一个小枕头。
无论母亲选择哪种哺乳姿势,开始哺乳前都应确保身体完全放松。若母亲选择坐在沙发上,应确保腰背部、肩颈部以及肘下等支撑点都得到妥善安置,以双肩松弛为标准,然后再将宝宝抱入怀中。另一种值得推荐的喂哺姿势是半躺式,这种姿势能促使宝宝与母亲皮肤紧密贴合,利用重力使宝宝更深入地含住乳头,不仅有利于双方的亲密交流,还能解放母亲的双手。在哺乳过程中,务必保持宝宝的头部、脊椎和臀部处于一条直线上。避免宝宝因扭头含乳而造成“浅含乳”,进而引发乳头皲裂或泌乳摄入不足等问题。请记住,哺乳是由宝宝主导的,母亲只需轻托乳房以刺激宝宝的上唇(或鼻尖、人中),从而引发宝宝的自主寻乳行为。

误区三:新生儿黄疸不能喂母乳?

专家解读:
实际上,生理性黄疸是足月新生儿常见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峰值,并在7~10天内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对于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而频繁且早期的母乳喂养对宝宝的“退黄”过程大有裨益。在此期间,妈妈们可以放心继续哺乳,因为及时的吸吮、早开奶以及按需哺乳,能有效地刺激宝宝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出,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天气适宜时,让宝宝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也有助于恢复。但请注意,应遮挡好宝宝的面部和生殖器部位。

误区四:母乳喂养导致宝宝腹泻?

专家解读:
宝宝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简单地将“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归咎于“母乳喂养”。据相关指南指出,足月婴儿每日所需的母乳摄入量约为450~1200ml,超出此范围的泌乳量可视为过度。有些妈妈的泌乳量甚至高达2000ml以上,远超出宝宝的实际需求。在母乳量过多的情况下,宝宝可能主要摄入的是富含乳糖的前奶,从而引发类似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如腹泻、胀气等。此外,乳汁流速过快也可能导致宝宝在吃奶时吞入过多气体,进而产生上述不适。

对于这类情况,专家建议妈妈们在每次哺乳前用手挤出一部分乳汁,以确保宝宝能更多地摄入脂肪含量较高的后奶,从而减少乳糖的摄入。同时,调整哺乳姿势为半躺式,以减缓乳汁流速,降低宝宝吞入气体的可能。若持续观察发现宝宝排便情况未有改善,如崩稀屎、泡沫便或绿色大便等,可在专业指导下尝试单侧哺乳法,即每隔34小时仅用一侧乳房哺乳,然后交替至另一侧,夜间则按需哺乳。若对侧乳房感到过胀,可通过晃动或抖动乳房使乳汁自然滴出,或适量挤出乳汁。通常坚持2448小时后,奶量会逐渐趋于平衡,此时可恢复常规的按需哺乳。

相关知识

母乳喂养知识全面解析,助你成为母乳喂养专家!
【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姿势,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方法,大便,注意事项
[喂养知识]母乳喂养知识
【婴儿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时间,婴儿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母乳喂养姿势
​母乳喂养知识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健康知识》
新母乳喂养知识
科普MG动画母乳喂养健康知识,2014母乳喂养宣教片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健康宝宝
母乳喂养相关知识 助你科学喂养宝宝
母乳喂养应知应会知识

网址: 母乳喂养知识全面解析,助你成为母乳喂养专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0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