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配枸杞,燃烧卡路里;
咖啡加红枣,明天能起早;
咖啡加山楂,恋爱不再渣。
“目前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超半数90后已经走在养生的路上。”对这届95后、00后来说,“保温杯里泡枸杞”式的朋克养生,已经从一个段子渐渐演变成了一股新的消费机会。
咖啡配枸杞,燃烧卡路里?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打造了一个聚焦健康生活体验的新品牌——知嘛健康。在“知嘛健康”咖啡馆里,“朋克养生咖啡”堪称重头戏。
这一点,看宣传语便能一目了然:
枸杞手冲咖啡的宣传语是“咖啡配枸杞,燃烧卡路里”,桂圆红枣手冲咖啡的注解是“咖啡加红枣,明天能起早”,玫瑰山楂手冲咖啡则是“咖啡加山楂,恋爱不再渣”。
枸杞在养生热潮中屹立不倒,一直稳居必备养生物的排行榜,是养生食品中的顶级流量。可以这么说:没有枸杞这款爆火的时尚单品在手,不配跟年轻人谈养生。热衷转发锦鲤的年轻人,更发现了枸杞的幸运buff:枸杞啤酒,越喝越有;枸杞菊花,越喝越发。
通过年轻人的不懈努力,枸杞逐渐变得零食化、年轻化、时尚化,成为办公室、聚会中出镜率最高的“养生主咖”。人间值不值得,我不知道,但枸杞很值得。
同仁堂卖咖啡,张仲景大药房卖起了奶茶和糕点。
张仲景大药房在河南郑州开办了2家新门店,取名“仲景生活”。
从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的数据来看,位于郑州市国贸商圈的一家“仲景生活”,坐落于仲景大药房旁,“绿底白字的门头,店内装修和陈列更像是一家烘培店”。
在这里,卖的不是药,而是添加了中药成分的产品,包括百合雪花酥、巧克力莲子饼、红豆山药曲奇、茯苓山药素酥等烘焙糕点,还有阿胶豆乳奶茶、山药阿华田等饮品。
尽管装修和产品,都是满满的烘焙店风格,但“仲景生活”也包含了一些药店设计风格,突出“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的理念和产品特色。
和同仁堂卖咖啡成为“网红”一样,张仲景大药房的新动作,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来。
除了同仁堂、张仲景大药房,广药集团也与百事合作,旗下潘高寿与桂格联名推出2款新品——猴头菇燕麦稀和阿胶燕麦稀。
另外,老字号方回春堂、胡庆余堂也等纷纷下场,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养生产品,比如不约而同做起独立锡纸包的黑芝麻丸,专攻都市白领的办公室场景,直呼“朋克养生不受限,随身携带更方便”。
老牌药企不停进击的过程中,一个趋势也越发明显,这就是本来以慢为贵的养生,却不断催生出了一款接一款的快消品。
所谓“快消品”,是指那些使用时间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很多时候,商品被称为快消品,意味着它们是日常用品。
以此为参照,老牌药企推出的咖啡、奶茶、糕点、麦片等朋克养生产品,虽然都有一定的中药成分,但并不需要花时间熬煮,而是制作时间极短,消耗快,消费频次高,“快消”风格尽显无遗。
桂格X潘高寿 阿胶燕麦稀
对于这一状况,有研究人士调侃,养生与快消,“二者本不该有交集”,却“谈起恋爱”。
朋克养生成风潮
发现,“打工人”基本也是养生群体,作为对自己认知最为清晰的一代人,年轻人深知自己的亚健康状态,疯狂过后,总要补救,毕竟生活不易,小命要紧。因此,8090后们近两年对养生的关注度持续激增,这就造就了一种养生文化——朋克养生。
“啤酒泡枸杞,可乐加党参”,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标配。当朋克养生成为新风潮,背后折射的是当代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所面临的压力。
「朋克养生」是近年在年轻一代中兴起的新风向,形容90后一边作死,又极其怕死的独特养生方式。
网上流传的段子里,有人「用最贵的护肤品,熬最深的夜」,有人一边啤酒加枸杞,还有人可乐混党参,穿着护膝去蹦迪。这些看起来非常对立的词语却被年轻人组合到了一起。
「朋克养生」前半段是放纵,后半段却是满满的小心翼翼。这样撕裂对立的关系为什么会在年轻人中成为一股风潮呢?
90后们如今也渐渐迈过了25,80后也接近40大关。身体上有了啤酒肚、发量减少、眼袋加重,这些信号都在告诉年轻人们,要注意身体,别太浪了。
年轻人自然知晓健康的重要,但是这些问题却又并非那么急切。年轻人关心健康,同样更关心自己是否年轻。
保温瓶、枸杞、党参这些东西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年味道。好像用了这些东西,就不再「年轻」,而是一脚迈入了隔壁「中年组」。
「朋克养生」应运而生,这种表面上看着遵循传统健康养生的方式,但是年轻人们在传统之上加上了「年轻」的符号。这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焦虑,即想要避免身体的衰老,更想避免精神的衰老。而朋克养生通过一种看上去对立的行为仪式感来缓解这样的焦虑。
由此,「作死」、朋克养生循环往复,构成了年轻一代的人生「主旋律」。
淘宝2019年发布的《90后惜命指南》把这种焦虑反映得淋漓尽致。90后买养生产品的高峰时间是每天的12点以后,每当夜深人静,就到了90后则将阿胶、黑芝麻、保健品装进自己的购物车完成「心理养生」任务的时间。
年轻人要的不是养生,是养生感
年轻人对养生产品的需求,为同仁堂、张仲景大药房、方回春堂、胡庆余堂等药企呈现出一片新天地。
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最大的特点是强互联网属性。根据CBNData的数据统计,中国当前人口总数约为1.49亿,其中约64%的人每天使用电商平台。
1、九成以上年轻人具有养生意识
他们具有消费能力较高、更愿意为个人兴趣买单等特点。
关键在于,他们刚步入职场不久,以“社畜”自嘲,总存在着一种莫名的“生存恐惧”。最初,这种“恐惧”,与职场的危机意识有关,也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自卑,但慢慢地,范围扩展到身体养护。
中国半数以上的90后有脱发、掉发、视力减弱的困扰,同时约有四成90后有肥胖、运动能力下降的情况,还有三成出现了免疫力下降的问题。
正因如此,接近九成以上的年轻人已经具有养生意识。
来杯蜂蜜水、泡点枸杞茶、煮壶养生茶已经是95后养生大军的标配食品。与此同时,随着零食化和饮品化的滋补产品的出现,年轻人纷纷被吸引加入药食同源的养生队伍。
2、他们无法完成“真养生”,只能追求“养生感”
之所以会出现“零食化和饮品化的滋补产品”,与现代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
他们大多没有时间每天去公园跑步、打太极,对于游泳、瑜伽、普拉提等课程,不只是没有时间,会员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至于“八点泡脚”、“早睡早起”,更是他们的奢望。
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忙、穷、懒、宅”四座大山,决定Z世代群体无法完成“真养生”,只能退而求其次,寻觅、购买、获得某种养生感。
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看,很多年轻人一边熬最长的夜,一边敷最贵的面膜;啤酒里加枸杞,可乐里兑党参,威士忌里掺人参;偶尔健身,炸鸡依然爱不释手。这些“骚操作”,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朋克养生。
不难看出,这正是老牌药企推出朋克养生产品的动力所在。正是年轻人的个性化养生需求,驱动着它们纷纷入局。
饮品打造养生感,靠长期战略
朋克养生产品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者远远坚持不了一个月,很多都是一次性体验。
比如,你去喝枸杞手冲咖啡,可能只是去打卡拍个照,发完朋友圈就忘了,持续下单的概率并不高;对茯苓山药素酥、山药阿华田、阿胶燕麦稀等,也可能只是尝个鲜而已。
这么说来,现代的朋克养生,似乎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深耕?
一方面,契合现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消费需求,引导他们实地打卡,用产品和话题积累人气,通过网络和私域流量发酵、提升产品知名度,是朋克养生产品破局、出圈的关键。
另一方面,以慢为贵的养生,能够转化成快消品,形成热潮,源于消费者对“长期持有”养生感的内在需求。
换句话说,养生感不是短暂的,从整个市场看,即使是朋克养生,同样有周期长、频次高等特点。
但要让消费者“长期持有”,必须依靠实打实的创新产品承接他们的养生需求。不然,他们去喝一次咖啡,吃一次糕点,完全留不下什么“印记”,更别说沉淀用户,赢得未来了。
再次,有了老牌药企的深度参与,特别是随着品牌与渠道的发力,系列营销的推进,市场教育使得消费习惯强化、消费群体扩大,朋克养生这个赛道的“盘子”将越来越大。
为此,有媒体畅想,“或许有一天,‘零食式’进补将和辣条、可乐一样普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养生零食化、反油腻养生等年轻人们个性化养生需求,驱动着更多的资本和厂家入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