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体育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展,趋于完善。当学生在面对较大学习、生活压力时,很多学生无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心理问题。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体育课的灵活多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探究符合学生心理实际的辅导策略,是体育教师必经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陶行知说过“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目前,高中生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厌学、抑郁、网瘾等问题已日益突显。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要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课前多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会分析和解读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学中安排和实际教学方案,把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失地渗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让两者有机结合。

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孩子的年龄大多在在15-18岁,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青春期。

这一阶段,孩子的身体和生理机制都发生了暴风骤雨般的变化,身高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性的发育与成熟、体内机能迅速增强等等。

生理的急剧变化必然影响他们的心理活动:一方面,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是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想尽快摆脱童年的一切,获得新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性的成熟,他们逐渐进入异性吸引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好奇,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所以常常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需要我们教师用热心、耐心、真心、爱心陪伴他们度过这一阶段。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加强自我控制,减少惰性

现在很多家长对小孩非常的宠爱,常常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情也一手包办,

导致有些学生自理能力很弱;还有很多学生一到假期就喜欢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门都不愿意出,所以常常能听到老师对学生有这样的评价“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懒啊,学习不上进,有时候让他帮忙班级里的工作搭把手也不愿意的,和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法比”。体育教学活动中,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而且大多数项目需要学生常常在需要自然环境中接受寒冷和炎热的刺激。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人吃苦耐劳精神和坚持不懈的作风,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有利于学生降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考前综合症症,最常见就是压力和焦虑,还有可能会有沮

丧、担忧或者是低落以及比较浅的抑郁的倾向。通过一些体能类项目还能让学生把泪水转变成汗水,把消极情绪转移,它能为郁结的心情提供一个发泄口,甚至让一些学生从不同程度上摆脱烦恼和痛苦,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有利于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是在与他人的不断交往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如在课间的队形练习时,学生会体会到个人服从集体,顾全大局,集体协调配合,才能使整个队伍整齐完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效促进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形成。又比如在教学中的篮球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白拿下比赛并不仅仅是靠横冲直撞,还应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文明参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通过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诚实、守纪律的品质。

三、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呵护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式交流,让学生

提前感受到温馨放松的教学氛围。从交谈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目标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体验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尽可能的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二)创新形式,激发主动参与

我们知道高中生一般都喜欢新颖的东西,新鲜的事物,新异的活动。面对学生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也要学会推陈出新,改变传统意义上一些固定的、略枯燥的练习方式,教学内容要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有新的东西使每节课有新的东西,学生有新的收获;课的组织教法要力求有新意,有新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或训练中做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多元化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有所把握,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均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和效果。

新课程评价重点强调“发展”,良好的评价应利于所有学生的良好发展。不同类别的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进度与完整度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成绩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的动力。

(四)做一名乐于学习,善于发现的体育教师

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同时教师应做有心人,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多鼓励、多关怀,挖掘他们的潜力。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减少学生练习时的紧张和害怕心理。运用好教学语言,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兴趣,以消除恐惧、排除意志消沉等不良心理。

四、结语

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部分,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更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氛围,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红红,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学周刊,2020(12); 164~165.

[2]诸群标,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策略[J].运动,2017(20):102~103.

相关知识

探索体育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新途径
教育部: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探究
体育与健康教育:如何实现有效融合?
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创新策略
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式教育模式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pptx
乐见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网址: 体育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0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