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2日,被定为世界关节炎日。关节炎,这一看似普通的疾病,实则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健康挑战。它不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而且影响广泛,从儿童到老年人,无一幸免。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研究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关节炎患者数量已高达3.55亿,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关节炎的威胁尤为突出。据统计,我国关节炎患者人数已超过1.22亿。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因关节疼痛、僵硬而饱受折磨的个体。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以关节部位疼痛及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或畸形、关节僵硬,以及骨摩擦音(感)、肌肉萎缩等为临床常见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关节残疾,更有甚者会影响生活质量。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最常见人群是5~15岁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少见。特别是膝、肩、肘、腕等大关节。发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肿胀及发热。可能伴随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脏炎、皮下结节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国的患病率大约为 0.42%(大陆地区),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缓慢而隐匿的起病,表现为14个关节(即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区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至少持续6周;关节晨僵,关节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h,至少持续6周;还有类风湿结节等表现。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根据发病部位,主要可分为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和指(趾)间关节炎等。主要临床表现有关节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压痛,关节畸形等。它不但可以导致关节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还可显著提升心血管事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髋部骨折的风险。
痛风性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由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起,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亦可受累。典型发作常于夜间,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血尿酸检查通常异常升高,需要控制饮食、降低尿酸水平以及抗炎镇痛等治疗以缓解症状。
感染性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由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关节腔引起,多见于少年儿童。症状包括关节局部红、肿、痛、热,功能受限。可能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其他类型的关节炎
其他类型的关节炎包括反应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症状各异,可能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功能障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遗传因素:部分关节炎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感染因素:某些类型的关节炎,如化脓性关节炎,是由病原体入侵关节引起的感染所致。
免疫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紊乱,出现自身抗体,导致炎症性关节炎的发生。
劳损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使用某一关节进行活动,可能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引发关节炎。
代谢因素:如肥胖、痛风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关节炎的发生。肥胖可能加重关节负担,而痛风则是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中尿酸结晶沉积而引起。
骨性关节炎
局部外用药物
轻度骨性关节炎推荐使用局部外用贴剂或中成药外用制剂,如: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酮洛芬凝胶贴膏、辣椒素、骨通贴膏、通络骨质宁膏等。
严重的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关节炎,可辅助增加其他治疗,如局部注射玻璃酸钠,能有效缓解疼痛。
全身作用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如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等,可有效减轻疼痛。
活血化瘀类中药,如活血止痛胶囊、舒筋活血丸等。
也可以口服促进软骨修复的药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抗焦虑抑郁药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期
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好在发作24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一线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阿司匹林等。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亦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
抗炎治疗,如秋水仙碱等。
慢性期
口服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减少尿酸生成。
加速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
风湿性关节炎
抗感染治疗
一般会首选青霉素,也可能选用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药物。
消炎镇痛治疗(抗风湿治疗)
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类风湿关节炎
非甾体抗炎药
如依托考昔、布洛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等,可改善关节肿痛,降低炎症因子。
抗风湿药
传统合成非甾体抗炎药代表性药物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等。
生物合成非甾体抗炎药:肿瘤坏死因子⁃α 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 拮抗剂、IL-1、抗CD20单抗、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阿巴西普等。
靶向合成非甾体抗炎药:包括托法替布、巴瑞替尼、乌帕替尼等药物。
糖皮质激素
可口服也可肌注,或关节腔内注射,少数患者病情危重需静脉注射。
化脓性关节炎
抗生素
如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用于治疗致病菌感染。
非甾体抗炎药
如美洛昔康胶囊、布洛芬片、塞来昔布胶囊等,用于缓解疼痛和肿胀。
久坐族: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或开车的人群,应注意保护肩、腕、膝、踝等关节部位。定期活动关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关节压力。
高跟鞋女士:穿高跟鞋会改变身体姿势,增加膝盖内部压力,长期穿着可能导致关节退化。建议爱美的女士不要长期穿高跟鞋,并适当按摩脚部穴位以缓解压力。
时尚新潮族:长期穿裙装暴露肌肉和关节于室外,易受风湿、风寒影响,导致关节病变。在寒冷天气中,应注重关节保暖,避免过度暴露于寒冷环境中。
保暖适度:在秋冬季节,人们要特别注意关节的保暖,适时穿戴护膝、护肘等保护装备,以防止寒冷侵袭导致关节疼痛。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保暖,以免束缚关节,影响正常活动。
适度运动:为了关节的健康,人们应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同时,要避免进行负重运动,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关节健康的重要因素,建议每天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让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均衡饮食:为了维护关节健康,人们需要注意补钙,摄入牛奶、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此外,软骨营养素如氨糖、软骨素等也对关节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 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 2018, 38(12): 11.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8.12.001.
2.徐东, 朱小霞, 邹和建, 等 . 痛风诊疗规范[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9): 1068-1076.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21027-00796.
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教育部筋骨理论与治法重点实验室.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世界中医药,2023,18(7):923-935.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3.07.006
*以上由百度健康互联网医院专业团队审核编辑
内容校准审核:
相关知识
衡阳市中心医院:守护关节健康,且行且珍“膝”
守护中老年关节健康|鸿茅药业联合新华健康举办世界关节炎日公益直播
《健康之路》 20210608 且练且珍“膝”(上)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非手术治疗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个方法自测膝关节健康状况!保护膝关节,做到这几点
膝关节炎健康宣教护理知识科普
骨关节炎
膝关节腱鞘炎的原因 膝关节腱鞘炎如何治疗
【健康科普】上山容易下山难 且行且珍“膝”
网址: 世界关节炎日——守护关节健康,且行且珍“膝”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1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