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气渐凉,不少人开始泡脚养生。不过,用藿香正气水泡脚你有尝试过吗?有人说泡完能祛湿,可有人居然腹泻了这是怎么回事?
有网友发帖
表示自己最近因身体有些不适
在家里人的推荐下去看了中医
经中医号脉后诊断为
脾胃不好、湿气重
除了开“排湿气”的中药
中医还嘱咐自己戒掉水果
并用藿香正气水泡脚祛湿气
所谓藿香正气水泡脚,就是在普通泡脚的热水中加入1~2支藿香正气水。
有网友“跟风”藿香正气水泡脚。她表示,自己小肚子特别鼓,脸上出油多还暗沉,白色的纸巾擦一遍脸就黄了一小块,还总是长一些红肿痘痘。“跟风泡了两周脚,脸上还是长痘,但是出油变少了。”配合喝了八宝杏仁粉,网友觉得自己小肚子变小了,笑称“裤腰能塞进两根手指”。
不过藿香正气水泡脚
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好效果
有网友评论表示:
“泡了7天一点感觉没有
一滴汗都没出,想放弃了”
没有效果还不是最严重的
不少网友在尝试过
藿香正气水泡脚之后
表示自己
“亲测之后窜稀了”
“我泡了脚但是肩颈发凉”
……
有网友发帖配图
把藿香正气水扔进了垃圾桶
表示泡了两晚的藿香正气水
第三天一早上火喉咙痛
额头和下巴
还爆了几个红肿大痘
藿香正气水对症
只为湿热人群清热祛湿
那么究竟藿香正气水泡脚
有没有医学依据
哪些人适合用藿香正气水泡脚呢?
泡脚养生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沈建军介绍,泡脚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在热水帮助下,使药性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早在数千年前泡脚就已经我国古人广泛应用于养生,正确的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还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也可能有养生美容,养脑护脑的成效。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健康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成药,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广藿香、紫苏叶组成,其中中药成分性味温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暑湿所致的感冒,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沈建军解释,因此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来说,合理使用藿香正气水泡脚确实可以带来清热化湿的作用。
但是,对于本就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使用藿香正气水就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的紊乱,因而出现腹泻的表现。若是长期使用,不仅没有效果,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腹泻脱水。
给“足”温暖,需对症下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用中药泡脚,建议还是要先辨证明确自己的体质,“对症下药”才可以对身体有益。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的属性,与口服汤剂一样,如不对症用药可能适得其反。
比如证属温热,有发热、溃疡等热性症状,用温热之性的中药泡脚就会让症状加重;体质虚寒的患者如果误用清热药物会使寒症加重,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气血亏虚之人,用活血化瘀过分发散的中药,长时间、高温度泡脚,容易造成汗出、津液亏虚,气短、乏力等症状也会加重。
泡脚注意事项
“中药足浴”简单、便捷、疗效佳,但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1.选对泡脚桶
选择具有加热保温功能、方便排水清洗的泡脚桶。
02
控制水温
足浴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人体会比较适应,有些人在泡脚的时候会选用高温度的水,误认为高水温更能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加速血液循环。
其实过高的温度不仅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突然加快易导致血液上冲,反而会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
03
泡脚时间
每次泡脚20~30分钟,不宜过长。在泡脚过程中,由于人体血液循环加速,心率也相应加快,时间过长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04
有效泡脚
泡脚过程中感觉后背或者额头微微出汗即可,不宜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多出汗会损心。只要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则说明经络上下贯通,泡脚有效了。
05
循序渐进
有些人用中药泡脚一、两次,发现作用不明显,就觉得中药泡脚效果差,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显著的效果。
来源|新华日报健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人民网科普、新闻坊、江苏中医药
转载仅作为生活或科普指导,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771- 5876285。
原标题:《藿香正气水泡脚火了!有人瘦了 有人却.......》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藿香正气水可以泡脚吗?藿香正气水泡脚的作用
藿香正气水泡脚除湿吗?泡脚时倒两支藿香正气水,杀菌又驱寒!
“藿香正气水泡脚”能减肥?专家:别盲目跟风
藿香正气水泡脚能瘦?药师:无减肥美容效果,酒精过敏者慎用
藿香怎么吃 藿香泡水喝的方法
又一奇葩饮料!藿香正气水+冰美式=“藿香正气冰美式”?专家表示
“一天2支见效快!”常喝藿香正气水能去湿气?专家提醒:两类人不适合
刚刚!太极藿香正气液,涨价了
藿香正气有哪些除湿方法
过期的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
网址: 藿香正气水泡脚火了!有人瘦了 有人却.......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1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