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这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的恶习,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它虽无声无息,却如同最温柔的“慢性自杀”,在无形中侵蚀着我们的生命。然而,与久坐相对的站立,却被誉为一项“长寿运动”。每天坚持站立三小时,其效果不亚于一场马拉松的锻炼。王烈,这位第三届国医大师,现年89岁高龄,他的养生秘诀便是长达30年的站立诊病。
多年来,王烈大夫通过站立诊病,深刻体会到了站立带来的诸多益处。他总结道,站立不仅有助于预防颈椎病,还能防范心病和肠痈。不仅如此,春季易感不适,如睡眠不佳、胸闷和血压升高等,而站立恰好能改善这些症状。王烈大夫最初选择站立诊病,初衷是为了更方便地服务患者,尤其是患者量大的情况下。然而,他意外发现,这一习惯竟然还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事实上,站立确实是一项出色的运动。当人们站立时,心率会平均每分钟加快10次,同时燃烧更多的热量。研究显示,如果能长期坚持每周5天、每天累计3小时的站立,其效果不亚于完成10次马拉松。
站立时,腿部肌肉群都在协同工作,若辅以走动或其他肢体动作,肌肉的活动量将显著增加,进而消耗更多热量。对于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的人来说,尝试站立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情绪,还能刺激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问题,其实可以通过“站立”来解决。
将身体从后脑勺至脚跟紧贴墙壁,保持自然挺立状态数分钟,可有效增强项背部肌肉的力量与耐力。若能持之以恒,每天饭后坚持站立25分钟,大约两个月后,便能显著观察到减肥成效。
采取面向墙壁的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距离墙面约一臂长,双手掌平稳撑在墙上。接着,缓慢弯曲肘关节,再同样缓慢地撑起身体。这个动作能够有效地放松肩部的前锯肌,若长期坚持,肩部的疼痛症状将逐渐得到缓解。
骨质疏松症,这一常见于老年人的病症,常常导致骨折的发生。然而,通过简单的“罚站”动作,老年人可以有效地保护脊柱,降低骨折的风险。建议每次“罚站”持续5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站立时,务必保持脊柱挺直,微微收起下巴,双肩放松,同时挺胸收腹,确保腰、脊柱和背部肌肉处于最放松且舒适的状态。这样的站立姿势,不仅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还能提升整体姿态的美观度。
脂肪肝,这一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背手站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从而帮助缓解脂肪肝的症状。建议每天坚持背手站立1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许多人日常站立时习惯性地耷拉着肩膀,低着头,这样的姿势不仅会增加脊椎和腰部的负担,还会压迫胸腔,进而影响心肺的正常功能。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建议大家尝试在站立时将两手自然地别在背后,尽量减少久坐时间,坚持这样的姿势两个月,或许能对轻度脂肪肝患者有所助益。
胃食管反流病,一种因食管和胃连接处的贲门收缩功能减弱而引发的疾病,其症状包括胃酸向上反流至食管,造成烧灼感。对于这类患者,饭后立即躺下或坐下往往会加剧不适。然而,若能在每次餐后站立约15分钟,并长期坚持,贲门收缩功能有望逐渐恢复。但请注意,此法仅作为预防措施,不能替代专业治疗。
通过调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我们可以逐渐养成站立的习惯。例如,尽量少开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在乘坐地铁或公交时,不要急于坐下,尽量多站一会儿;接电话时站起来,可以在走廊里一边走一边接听;使用小容量的杯子喝水,这样就会增加站起来去接水的机会;当下午感到困倦时,可以用站立和走动来代替喝咖啡;晚饭后及时清理碗筷,避免长时间坐在沙发上;晚饭后还可以尝试站着看电视,或者给花浇水、给鱼喂食、做做家务,或者开窗眺望一会儿等,这些活动都能帮助你远离沙发,保持站立的习惯。
午餐时间对于上班族而言,是难得的站立与活动的机会。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外出就餐,而非依赖外卖,这样能确保一整天都在办公桌前度过。若条件允许,饭后不妨稍作散步,这样既能舒缓困意,又能提升运动量,为下午的工作注入活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午餐后也不宜立即午休,而是在屋内轻松走动10分钟,或站立片刻后再休息,这样更利于健康。
寻找机会“多走一步”
尝试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提前一站下车并步行回家,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欣赏沿途的风景,从而有效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同样,外出办理事务时,可以将车停在稍远的地方,从而增加步行的机会,促进健康。
相关知识
每天站立3小时,效果堪比马拉松!每天坚持,身体会有5个神奇变化
靠墙站立减肥法 每天坚持5分钟就能瘦
每天坚持站立堪比马拉松 几项运动帮你练出健康
每天“单脚站立”5分钟,有这4个好处,难点在于坚持
坚持站立 身材变紧实
每天坚持这14件小事,身体会越来越健康
坚持每天这样站15分钟,身体或有5个喜人变化
每天站立堪比跑马!长期坚持可降低胆固醇和血糖
每天坚持靠墙站立能减肥吗站立减肥的原理是什么
每天这样站15分钟,长期坚持身体或有5个喜人变化
网址: 每天坚持站立,健康身体自然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17541.html